往年真题
名词解释:创客 (2016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虽然这道四年前的题有些古早,但却足以让我们管中窥豹,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考题分析
1. 从学校动态而言
考这道题的背景是2015年8月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CCM)研究中心举办了两岸大学生创客营活动。同年12月份就考了“创客”这个概念,这告诉我们考题有时离不开学院的一些比赛活动、学术论坛,所以备考北大的同学除了要基础扎实,也要多关注学院新闻动态。
2. 从学术领域而言
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创客也与新闻传播有着紧密的关系。清华大学的史安斌老师就指出,传统媒体人应该主动引入互联网思维,过去更重视内容的生产,现在应该更注重和受众的互动。他说:“过去传统媒体是用‘付费墙’的概念来实现盈利,现在则要转变为‘付费桥’,在付费过程当中深度了解用户的行为。传统媒体人不光是‘文人’,会写、会画、会生产内容,同时还要是一个‘极客’,同时还得是‘创客’,具备一定技术和营销领域的技能。所以新型媒体人应当是‘文人’、‘极客’和‘创客’的综合体。”
3. 从社会背景而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创客”于是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创客的内涵
“创客”,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他们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简单的说就是:玩创新的一群人。
在互联网时代,新型媒体人越来越多地带有“创客”的身份,他们创造知识付费的内容,创造创意绝伦的视频,打造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媒介生态。
创客的特点
1. 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
创客是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模式在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典型体现。创客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融合从创意、设计到制造的用户创新环境。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
2. 创客注重分享,尊重首创精神
创客将分享作为乐趣,但他们乐于分享,绝不意味着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或鼓励抄袭和盗版。创客鼓励创新各种分享盈利模式,在分享的同时,保护首创者的利益和积极性。创客是一群喜欢或者享受创新的人,追求自身创意的实现,至于是否实现商业价值、对他人是否有帮助等,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社会的来临,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的创新1.0模式正在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转变。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模式,消融了创新的边界,用户可以成为创新的动力、创新的主体。
案例补充
曾作为美国《连线》杂志(Wired)总编的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叫做《长尾理论》,但他还有一本书叫做《创客: 新工业革命》,虽然这本书没有被广为流传,但是却极契合他本人的创客精神和创客身份。他曾辞去了世人瞩目的美国《连线》杂志(Wired)总编职务,专注于他的开源项目以及机器人创业公司。
参考文献:
史安斌:新型媒体人应是"文人""极客""创客"的综合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