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外音:
问世间情为何物?
今日摘录:
《爱 的 十 个 层 次》
1、喜欢
因为对方身上具有的某种令自己喜欢的特质,例如:长相、风度、谈吐、学识等,所以喜欢对方。
也可能是因为对方做了某些事而令自己喜欢,例如:对方很热情,乐于助人,能够把气氛搞得很活跃,对自己关心体贴 。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自己会感到愉快;和对方在一起感到愉快,所以自己喜欢对方。
喜欢是爱的基础,没有喜欢就没有爱。
但是,喜欢不等于爱。
喜欢和爱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也有一些人分不清喜欢和爱,错把喜欢当成爱。
喜欢一个人,对对方有好感,就以为自己已经爱上对方。
2、依恋(思念,依赖,纠缠)
喜欢一个人就会乐意和对方在一起,不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分离焦虑”,觉得不舒服,渴望继续和对方在一起,这就是“依恋”。
喜欢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依恋。
依恋有两种,一种是思念,不在一起的时候想他,反复回忆和对方在一起的快乐;一种是想和对方继续在一起的冲动,老想去找对方。
两者程度不同,后者更加强烈。
看对方的冲动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直接去找对方,仿佛没有对方自己就不能活,非常纠缠,这叫“依赖”了。
3、占有(嫉妒,控制,改造,索取,被爱)
依恋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产生占有欲。
这是因为,如果对方和别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就会减少。
为了满足自己的依恋和依赖,就不允许对方把时间花在别人的身上。
如果别人占用了自己的时间,自己就会嫉妒。
如果对方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心不在焉,自己就会吃醋。
为了完全占有对方,有的人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以便控制对方,把对方牢牢抓住。
跟踪、调查、惩罚、吵架、提要求、限制人身自由等都属于比较主动和强硬的措施,而讨好、利诱、施苦肉计、要挟,则属于比较被动和“软性”的措施。
这个等级还有一种表现,就是改造对方。
虽然对方总体上令自己喜欢,但是,多少总会有一些令自己不太满意的方面,于是,自己就向对方提出来,要求对方改变,或者帮助对方改变,甚至亲自动手改造对方,把对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这样的改造其实就是一种控制和占有。
占有、控制和改造都属于“索取”。
在这里,索取就是主动寻求被爱。
4、交易(迎合,顺从)
“软控制”带有交易的色彩,但与真正的交易有所不同。
这里的交易是指,为了让对方喜欢自己以达到独占对方的目的,自己愿意做一些事情,让对方开心,使对方自愿而不是被迫地和自己在一起。
例如:把自己打造得更加可爱,迎合对方,讨对方欢心;顺从对方,关心对方,帮助对方,取悦于对方,让对方更加喜欢和自己在一起 。
交易强调公平,付出多少就应该得到多少回报。
如果付出很多而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可能就会转向控制。
5、报答(感恩,感情投资)
有两种交易显得不那么赤裸裸,它们是感恩和感情投资。
感恩是报答的一种。
自己已经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好处,现在报答对方。
对方也许不求回报,但是,自己的回报肯定会给对方带来快乐,使对方更加愿意和自己在一起。
另外,对自己来说,不报答的话,心里会不安,总觉得亏欠对方的人情。
报答可以了却自己的心愿,让自己心理平衡。
与交易相比,感恩不那么功利。
感情投资,表面上看起来是不求回报,其实是“放长线钓大鱼”。
许多家长对待孩子就是如此,“无私”地爱孩子,全身心地付出,一心希望他过得好。
等到他长大成人,再慢慢跟他算帐。
也许他们在付出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回报,这已经够“无私”了。
父母爱孩子,根本原因在于他是他们的孩子,是他们的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身体的一部分,爱孩子就是爱自己,当然无需回报。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可以说是对孩子的可爱的一种回报。
其实,控制是逼迫对方爱自己,而交易则是让对方自愿爱自己。
在交易中,自己的付出可能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报答一定是心甘情愿的。
6、关注
不难发现从1到5,焦点都是自己,而从6开始,焦点则转向了对方,这才是爱的标志。
1到5是被爱,6到10是爱。
喜欢是因为对方给自己带来快乐;依恋是为了让对方天天守着自己;占有就是不许对方和别人好;交易就是自己得做点什么,以便让对方对自己更好。
这四个等级都是以对方对自己好,使自己开心为目的,所以是被爱。
被爱就是索取和接受,属于“缺乏性需要”,是因为心理出现了赤字,是缺爱的结果。
真正的爱是“丰富性需要”,其特点是付出,在付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一般来说,只有缺乏性需要得到适当满足以后,才会产生丰富性需要。
缺爱的人是不懂得怎么去爱别人的,他们只会索取,不会给予,眼里只有自己。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
首先,爱一个人必须以对方为中心,深切地关注对方,把对方装在心里,密切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就象母亲对待婴儿一样,“我的眼里只有你”。
相反,如果无视对方的存在,对对方漠不关心、一无所知,那就不是爱。
7、共情(理解,揣摩,牵挂)
我们不但要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还要关注和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对方是不是不开心了?为什么不开心?ta的烦恼是什么?ta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这就是“共情”。
没有关注就没有共情。
对人不理不睬,不去观察ta的言谈举止,怎么能够知道ta的内心感受?
所以说,关注是共情的前提。
但是,有了关注不一定就能共情。
有的人观察能力很好,却读不出对方的内心感受,因为ta没有进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
人本主义把共情定义为“设身处地的理解”,精神分析则把它定义为“替代性内省”,意思都是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体验ta的体验,感受ta的感受,或者代替他去体验和感受,以便摸清ta的内心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情就是揣摩,但其目的是了解ta,以便更好地帮助ta,而不是为了讨好ta,使ta更加爱我。
换句话说,同是揣摩,共情是为ta好,讨好是为自己好。
牵挂也是一种揣摩和共情,很想知道ta怎么样了?过得开心吗?需要帮助吗?
8、支持(帮助,优质服务,热情)
有了共情,我们就能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应该怎样帮助ta。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ta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我们的帮助才是有的放矢,对ta确有好处,能够让ta开心。
许多人帮助别人不是从对方的需要出发,而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对方,原因在于缺少共情。
没有共情的帮助是无的放矢,强人所难,令人痛苦不堪、有苦难言。
这种人对人很热情,喜欢帮忙,可是人家不领情,对ta避而远之。
不过,与冷漠相比,热情更接近爱。
不管效果如何,爱心可嘉。
每个人都乐意为心爱的人做些事,如果这样做是为了让对方更爱自己,那就是交易;如果这样做仅仅是为了让对方开心,不求任何回报,那就是真正的爱。
换句话说,爱是无偿服务、义务劳动,因为付出而满足,不需要额外的报酬。
帮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精神帮助就是情感支持。
9、奉献(尊重,信任,包容,接纳,自我牺牲,爱)
一般情况下,让对方开心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但是,如果对方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的,那就难办了。
如果让ta开心,自己就会很痛苦;如果不让ta开心,那就不是爱。
因此,第九级是一个两难境地,只有那些勇于自我牺牲、具有奉献精神、略带几分自虐和悲剧色彩的人才能达到,具体表现为:尊重对方,给对方一定的个人空间,让他自由。
与关注、共情、支持相比,奉献才是真正的爱。
关注、共情和支持不会损害自身的利益,而奉献就是自我牺牲,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个等级的另一种表现是尊重、信任、包容和接纳。
相信对方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他的决定一定是正确的;即使是错误的,那也是他的决定,我必须尊重他。
他的某些观点可能和我不一样,但是我能包容他,接纳他。
尊重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对方会远走高飞,或者爬到我的头上。
10、和谐(一致,真诚,自然,兼容)
如果对方没有远走高飞,没有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说明我们一致性比较高,兼容性比较好,不需要刻意为对方做什么,任何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随心所欲,信手拈来,都能让对方开心。
不需要奉献,不需要自我牺牲,不需要付出,不需要回报。
两个人已经合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分彼此。
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哪里还分施和受、付出和回报呢?
以上十个等级是循序渐进的,爱从喜欢开始,经过依恋,进入占有,许多爱情故事定格在这三个等级,最后演变成控制和反控制,卷入权利斗争。
这样的爱情其实不是爱,而是被爱,是非理性的,结局往往很悲惨。
有的人运气比较好,在恋爱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爱,被爱的需要得到了充分的满足,顺利地进入交易和报答,然后从被爱走向爱,从非理性走向理性,从索取走向给予,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由此可见,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爱使人成长。
话外音:
爱,如此深奥,又如此美妙,“直教人生死相许”,我们岂能不好好研习?
图片源自茉莉芬芳的珍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