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创业,害怕失败,迟迟不愿意付出。想健身,但怕不能坚持,所有努力换不来效果。想要早起,每一天都睡到中午。
所有行为的根源,就是不够自信,然后导致自我设限。
泉忠司,这个自称为“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的日本男人,在《自信思考》这本书中首先提出,想要开始某件事,自信的心态是关键。在任何事情前,想着我一定能成功,即使这件事是你从来没有碰到过的。
这里归纳为两个大循环,开始自信——行为——成功——加强自信——继续行为;开始自信——行为——不成功——分析原因——再次尝试行为。这个就是正循环,因为有了一开始的自信,所以在第二步实施行为时,从心态等主观方面就更容易成功。反过来说,一开始就想着我这次的事情会不会弄砸,会不会难以完成,带着这样的心态去行动,你在心态上就已经给输买下了伏笔,就是你更容易失败。
但是人不是机器,人总是会带有一些情绪,而在你成功或者失败以后,往往情绪因素会导致你失去对这件事冷静理智的看法,更可能就放弃了努力。泉忠司,就在第二点提出,运用不同理解。
一件事情客观来说共存三个状态:已经过去,现在当下时刻,没有发生的未来。过去和未来,一个无法改变:就像你考试考了79分,既定事实不可能改变。而理解是当下可以做的事情。
你用怎样的理解去看待这件事,不同理解会带来不同情绪,正向的理解可以重新振作情绪。而这里说的运用理解,不一定是阿Q精神。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的答案一般并不是统一和不变的,就像治疗发烧,在马来西亚的办法是喝泥浆上层的清水,在日本或者是欧洲,方法都不一样,我们不能判定哪个方法是唯一的,只要是好方法就行。理解也是一样,所以我们遇到事情没必要硬钻牛角尖。
如果要说广义的,即使成功与失败,定义有时也是不一定的。
以上就是《自信思考》前两章的内容。
看过一个说法,最终成功的人物,方法占了10%,思想和心态占了9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