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你总是犯困…

如果你总是犯困…

作者: 不锈钢拖鞋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5:03 被阅读0次

Hi,我是Lynn。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发现了“知乎「一小时」”系列,借着微信读书送的无限卡,能够随意阅读。我挑了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选集,每次阅读都能够实实在在解决某一个问题,一次耗时不到一小时,“性价比”很高。也想借着这种轻量的阅读,培养自己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扎扎实实地吸收有启发的信息。

以往写读书笔记,都是简单摘抄文中语句或者段落,再简单加上一些想法,记起来不那么扎实。这次用摘录+提问的方式,问一个问题,然后提炼书中的内容回答,相当于给知识找了一个应用场景,想必效果会更好。

这次阅读的是——知乎「一小时」系列《摆脱疲惫感---科学管理你的疲惫与压力》

那么就开始吧。


1、为什么会感到疲劳?

疲劳的感觉,是由我们日常活动产生的代谢物质产生的。

我们摄入了糖类,分解之后的能量以ATP的方式保存着,这类物质可以快速的消耗来供能,消耗后产生的物质叫“腺苷”。腺苷也可以在吸收能量后,重新合成为ATP。

在我们思考、运动、甚至是呼吸和心跳这些无意识的活动中,都需要消耗ATP来提供能量。ATP水解代谢后产生的腺苷,虽然可以恢复成ATP,但恢复的速度并没有ATP消耗得快。这就导致在长时间的工作思考后,腺苷会在我们脑内堆积,浓度越来越高。

腺苷堆积会引起三个激素变化,分别是:

食欲素减少(困意)

多巴胺减少(无力感)

血清素减少(烦躁)

这三种激素的变化,也就意味着,伴随着疲惫感而来的,往往还有成就感降低,对工作失去兴趣,容易产生暴力倾向等其他负面效果。

所以长时间高强度加班,的确会在生理上影响我们的激素水平,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改变了人的性格”。

也因此,当你感觉到疲劳时,应该及时的休息。这并不是懒惰、缺乏毅力等情绪上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生理层面上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疲惫,往往会盲目地自我怀疑,带来的负罪感会让自己陷入疲惫的死循环。

这就是我们疲劳的来源。正确认识疲惫,也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一步。

2、为什么有时候会“越工作越兴奋”?

一般来说,工作得不觉得疲惫,往往是工作有了突出意义的产出的时候。

这种时候,我们的身体会给一个强烈的正反馈,主要是一剂高剂量的多巴胺。多巴胺会引起我们神经系统的兴奋,让兴奋感压倒疲倦,所以你不觉得累。

但日常工作中,这种时刻总是很少,所以常见的情况,往往是腺苷堆积得厉害。这反而会抑制多巴胺的生成,让你感到身心俱疲。

3、大脑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一次只做一件事”效率最高。

当我们在变换注意力的时候,会有两方面的消耗。一是“切换损耗”,简单的任务切换只需要数秒,复杂的任务切换可能需要长达数十分钟;二是“混淆损耗”,在做后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还会时不时浮现上一件事情的细节,这就涉及到功能区冲突了。

人的大脑有很多块功能区域,但每块区域只有一块。开始集中注意力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调用对应的功能区域,比如跑步的时候调用运动区。

当同时做的两件事,调用了同一个功能区,会出现“通道占用”的情况。比如开车的时候,需要用语言功能区读路标和计划下一步动作,如果同时打电话或发短信,就会引起语言功能区的冲突,导致二者表现明显下降。但我们可以一边跑步一边听歌,因为两者占用的功能区不一样。

所以当我们多线程工作的时候,不断转移注意力的过程本身,就会出现注意力损耗;而在转移了注意力后,注意力也不能够很好地集中。

所以想要提高效率,一次就做一件事吧。

扩展:“累了,做别的事情换换脑子”真的有用吗?

不一定。

如果你选择以玩游戏,阅读之类的方式“换脑子”,那很大可能会占用和之前的事情类似的功能区域,使得同一功能区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哪怕前后使用的功能区不一样,也只是控制了某一功能区的腺苷浓度,大脑整体的腺苷水平依旧会升高。

同时别忘了,切换任务本身就存在注意力损耗。

想要“换脑子”,除了睡眠,还能做一些不需要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听音乐,或者冥想。

冥想似乎是一门玄学,但在生理学上是能解释得通的。它最主要的策略在于放松,无需集中注意力,让意识自由涌现,自由流动(这也是前文提到的“混淆”状态的体现)。

4、疲劳了要怎么恢复

疲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犯困。

前面提到,困意的产生,生理上的解释是源于腺苷的堆积,并和腺苷受体相结合。腺苷堆积会触发“非快速眼动睡眠”,在这种睡眠状态下,神经系统会处于恢复状态,腺苷也会重新水合成为ATP,让腺苷浓度降低。而腺苷浓度降低后,腺苷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也会减弱,此时大脑也会倾向于醒来。

所以疲劳时,遵从自己生理系统的召唤,小睡一下,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5、那我能不能喝咖啡呢?

可以,咖啡的确能让你感受不到困意,但治标不治本,喝过量还有风险。

咖啡的效果来源于咖啡因,而咖啡因受体和腺苷受体大部分相同,也就是说咖啡因会替代腺苷,和腺苷受体结合,“抢了腺苷的床”。腺苷受体只有那么多,和咖啡因结合得多了,和腺苷结合得就少了,所以疲劳感也随之降低。但此时脑内的腺苷浓度依旧很高,并且持续上升,直至咖啡因也难以生效。

比较吓人的是,长时间的高浓度腺苷水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生理损伤。

所以喝咖啡只能应急,且需要适度。

6、哪怕我注意了这些,还是就经常觉得疲劳,这是怎么回事?

这涉及到另一个状态——“警觉”。

在我们遇到生死关头时,身体会绕过我们的意识系统,直接进入“警觉”状态,配合我们做「打或逃」的决策。这时候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内分泌变化,比如肾上腺素的分泌,让升入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让血流快速流至各部位,为求生做准备。

现代生活中,这种涉及到人身安全的状况几乎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时无刻存在的生存压力:时刻存在的deadline、不和睦的家庭同时关系、更广平台的竞争,工作生活环境的频繁变换……这都使得我们长期处于弱警觉状态。

长期的警觉会全面恶化我们的认知,使得注意力集中困难,心不在焉;同时还会有更严重的影响——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嗜睡等等。这往往会使我们欠下“睡眠债”,并且这债还有“利息”——需要用更多的睡眠时间来补充。睡眠不足导致腺苷长时间保持高浓度状态,会引发神经系统生理性的损伤。

可惜的是,警觉的产生是无意识的。它是大脑基于神经系统的工作情况,直接做出的决策,整个过程不经过意识层,这意味着我们无法控制警觉的产生。而当今社会下,警觉的触发机制,往往会接受错误的信息,夸大了可能的危险,让我们持续的处于警觉状态之下,具体的表现就会是大家所说的“经常觉得疲劳”。

所以,千万不要将这种状态归咎于“自己不适应这份工作”,“自己不够毅力”等原因,这些错误的归因会让你产生应激反应、对现在的生活产生反感,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警觉,核心是要“让自己感到舒适”:

工作环境的舒适——不需要讨好谁,害怕谁

睡眠环境的舒适——熟悉的、安静的、让人感到安全的睡眠环境

家庭环境的舒适——回家后不需要扮演另一个自己,让“回家”成为一个温暖的词

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状态,对自己好点。

7、经常觉得注意力不集中,咋整?

先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注意力。

我们的感官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此时此刻,你的视觉正在接收这段文字信息,你还时刻感受到身边的声音、气味、触觉等等,同时还包括刚刚发生的和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们常说的“注意”,就是精神上选择信息的过程。

疲劳时,我们对信息的选择能力会降低。你感知到了一些信息的存在,而这些信息变得挥之不去,这就是你意识到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意识到注意力不集中时,处于“毅力”等想法继续坚持,你的注意力就不是线性降低,而会降低得更快。同时这个时候,影响的不只是你的认知状态,你的心跳、体热、肠胃蠕动等情况都会因此偏离正常状态。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许多上班族都存在“加班”-“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胃病等身体问题频发”的连环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还是因为疲劳。睡一觉是最为扎实的解决办法。

8、工作生活压力太大了,会有崩溃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疲劳的生理机制,想必你也认可疲劳不只是情绪和认知上的变化,更是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

所以理论上,我们的身体是不能无限制地承受疲劳和压力的,这是对我们生理极限的挑战。长时间挑战我们的生理极限,就会出现“崩溃”的情况。

在“崩溃”前,我们往往会有很强烈的“耗尽感”,就是常说的“感觉身体被掏空”。要正确意识到的是,“耗尽感”不只是情绪性反应,大量的研究证明,出现“耗尽感”时,人的神经系统已经出现了器质性的变化。这意味着它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是像我们身上的伤口那样,实实在在的物理性的存在。我们的情绪感受,实际上和伤口导致的疼痛一样,都是身体出现物理损伤的结果。

从“耗尽感”,到“崩溃”,再往后就是我们常听闻的一些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双向障碍』等。

这些心理疾病,是一种『大脑神经系统的病理性状态』,远远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这意味着,开导和散心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可能加重它们的疲劳感。同样的,「生无可恋」的想法不是病因,而是症状;不是「因」,而是「果」。

一般来说,进入到了心理疾病状态,是很难痊愈的,这可能是患者自发病日开始,就要面对一生的状况。哪怕痊愈,因为神经系统已经被挑战过一次极限,如果将来再次碰倒各方面因素导致的精神压力,崩溃的情况很容易复发。

所以意识到自己进入“耗尽”状态时,就要重视自己的情况,接受自己的状态,认真治疗。

不要紧张,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是「管控」。

无论是耗尽感、崩溃、还是心理疾病,往往又有明确的触发生活环境,所以变换环境是最重要的应对策略。

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需要根据严重程度和医生的诊断,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

也可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让医生帮助找到产生焦虑的思维习惯,并取代为积极的、合理的想法

就我的感觉,只要能够正视自己的情况,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不再是大问题了。

9、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其实方法没有多特别,良好睡眠是我们管控压力最有效的办法。按时睡觉,睡前关灯,不玩手机,基本可以解决大部分人的问题。

进阶一些,应对日常的疲劳,选择宅着打游戏、看电影之类的方式,往往是低效的。你更需要的是走出去,找朋友一起锻炼——跑步、爬山、游泳、骑车……这些事情较少涉及脑力需求,能让我们得到休息;同时社会联系能让我们的压力和情绪有一个宣泄的出口。

10、方法那么简单,你还说那么多?

「知道」和「认可」是两回事。

就像是我小学时,爸妈和我说“挣钱好难”,我的反应只是“哦,挣钱好难”;等到我高中开始卖鞋,大学开始兼职挣钱之后,我才体会到了这句话,“卧槽,挣钱真的很辛苦”。

同样的,在你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后,你才会真的认可这些解决办法,认真的去实践解决。方法很简单,最难的是对问题有正确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大部分人对心理疾病存在误解,认为“心理疾病不都是矫情”的这个年代,正确认识疾病,接受自己,真的难能可贵。

即将毕业了,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疲惫,希望这篇简要的阅读思考能够帮到你们。

相关文章

  • 如果你总是犯困…

    Hi,我是Lynn。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发现了“知乎「一小时」”系列,借着微信读书送的无限卡,能够随意阅读。我挑了一...

  • 如果犯困

    今天听到一种新的解释,就是自己再学习内容的时候犯困是因为意识范围在拓宽,超出了你日常的内容,所以睡着了也没关系的。...

  • 总是犯困 求支招

    作为一个学生,早上八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午休一个小时,和别人比起来简直太能睡觉了,但是我每天早上起来还是困困困...

  • 2022.5.21|最近总是犯困

    文|吟花飞 昨晚上班,今天下午起上班到明早,是还同事的班,前阵子乐爷送婆妈回老家,乐乐没人照看我请假让同事代班,明...

  • 为什么你总是会犯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比如说:上班打瞌睡,坐地铁的时候打瞌睡,开会的时候特别打瞌睡。总是抑制不住自...

  • 2019-08-29

    1.如果上课犯困,你会怎么办? 2.你觉得

  • 如果生活总犯困

    一月三号,星期三,天气:雨 ,写于晚上七点二十分 结束了校元旦晚会,结束了三天元旦小长假,据说也结束了高中时代的最...

  • 总是犯困怎么办

    自从周三考完科三已经三天了,没有复习六级,没有写论文,没有看书 只是刷抖音,刷抖音,刷抖音,抖音已经占据了我一天当...

  • 懒散的日子总是犯困

    假期还没有结束,时间还是自由安排,虽然每天都在学英语,都在写简书,写日记,也在看书学习,心情也是比较放松的,不用担...

  • 娘,只能陪你最后一晚上,前面晚上陪着你,总是犯困。今晚后半夜,没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犯困。以后我就成了没娘的孩子了,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总是犯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hz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