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赣南客家——福寿沟、魏家大院

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赣南客家——福寿沟、魏家大院

作者: 舞英社 | 来源:发表于2024-02-01 00:09 被阅读0次

福寿沟,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老城区地下,是赣州古城地下的大规模古代砖石排水管沟系统。福寿沟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通往城墙处的水窗;以单向水窗阻挡赣江洪水,并在洪水消退时向赣江排涝。福寿沟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节选自网络

赣州的客家文化博物馆和福寿沟博物馆是毗邻的两个博物馆,我们是逛完赣州博物馆接着就来打卡了。

这里同样有很大的收获和感动。

古人的治水智慧和先贤办学的智慧一样都是一脉相承的。

治水不仅可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免于洪涝灾害,还可以让粮食庄稼得到灌溉,兴国利民。

所以,远古时代的大禹治水受到人民的无限推崇,还有四川李冰父子督造的大型国家水利工程都江堰。

当然还有自唐代以来就经过历任知府大人疏浚的河道和地下沟渠,这些甚至早于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800年之久,可以想见我国先民的智慧了得。

如果说隔壁的魏家大院暨赣州客家文化博物馆是记录见证了中原移民被迫南迁的屈辱和艰辛。那么福寿沟则不得不说是中原客家人民与土家人民共同在这一代通过长期于水患的斗争而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以民众得到实际的实惠,以及政府得到国泰民安而完结,真可谓利国利民的良心工程体系。

沟渠的形态在地下游走龙蛇,有如“福”“寿”两字,所以得名“福寿沟”。

这里被誉为未来的“海绵城市”体系,看看当下很多城市还在饱受内涝带来的隐忧,而早在900年前,古人就再这赣江边兴修了这样一座了不起的城垣,的确非常了不起。

而这里的瓮城,以及排水系统又跟安徽的寿县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又有异同。

这里的城门上面还有排水系统,这里地下还有暗窗。在外面赣江水位低的时候,城垣的积水因地势高而冲击向下顺带让泥沙俱下,让河道更疏浚。而当赣江水位高的时候,又由于外部水的压力而让这依据天然的窗户闸门得以关闭而让城市有如蓄水池一般。

这样的构造和想象的确是巧夺天工之举。充满智慧。

福寿沟博物馆旁边就是魏家大院,这里是客家人魏氏家族的故地。这里几经修缮,仍保留原状,里面很详细的介绍了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习俗,里面很多保留了汉族文化的元素和中原先进文明的火种,还有忠孝仁义理智信的内容,都值得我们当代人继续借鉴。

更出彩的是客家人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他们有这浓浓的爱国情,也有浓浓的乡愁。他们下南洋,走海上丝绸之路,在这“八山一水半分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与天斗,与地斗,在半山腰开辟梯田,面对浩渺而未知的海洋他们爱拼才会赢,他们不惧险阻,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为后世子孙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他们还通过集体的协助,修建攻防一体的土楼,真可谓匠心独运。

走在福寿沟和魏家大院,感悟历史,感受客家文化,感受前人生活的智慧,受益匪浅、开卷有益……

——力 2024年2月2日 癸卯年腊月廿三 周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赣南客家——福寿沟、魏家大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ia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