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孩子几乎把哈利波特系列的每一本书都熟读于心,很多对话都能倒背如流,这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随手拿起来翻一翻。谁知文中生动的词语,离奇的情节,还有动人心魄的事件都将她让她吸引进去。
是什么让我看了就放不下呢?有几下几点:
第一,丰富的词汇和细节来突出画面感。
锈迹斑斑的钥匙,雕着驯鹿雕花的木刻大门,还有带着几个大帆,几个大桅杆儿的帆船,以及带着翅膀的白色马车,形象、丰富、带有颜色质地词语把人们带入那个神奇的魔法世界,给人一种画面感。
二,动词的运用,作者很会使用动作词语。一系列的动词,推动了情节发展,让人物生动起来,让情节活了起来,不再死气沉沉。
比如:“他把水壶放下,拖着那条木质冰腿返回房子,穿好衣服,又回到厨房,从门口的衣衣钩上取下那把锈迹斑斑的钥匙,拿起靠在墙边的拐杖,走进了夜色中。”
我们会跟随角色的动作走向茫茫夜色,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我们的心开始好奇。
第三,生动的神态外貌描写,根据个人的职业、性格,形态各异,绝不雷同。
比如在描写韦斯莱先生的儿子比尔和查理的时候,我们绝不会将他们认错。查理是个火龙驯兽师,手上的茧和水泡,体格壮实,一张阔脸,密密麻麻的雀斑。比尔很“酷”。带着耳钉,那身衣服去参加摇滚音乐会都不过分,脚穿火龙皮靴。
最对我产生冲击的就是疯眼汉穆迪,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尊容:
闪电把那人的脸照得无比鲜明,哈利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一张脸,它就像是在一块腐朽的木头上雕刻出来的,而雕刻者对人脸应该是怎么是怎么样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刻刀的使用也不太在行。那脸上的每一寸皮肤似乎都伤痕累累,嘴巴像一个歪斜的大口子,鼻子应该隆起的地方却不见了。而这个男人最令人恐怖的是他的眼睛。
他的一只眼睛很小,黑黑的,亮晶晶的;另一只眼睛却很大,圆圆的,像一枚硬币,而且是一种鲜明的亮蓝色。那只蓝眼睛一眨不眨动个不停,上下左右转来转去,完全与那只正常的眼睛不相干。后来呢,蓝眼珠一翻,钻进了那人的脑袋里面,大家只能看见一个大白眼球。”
四、充满想象力的各种魔法世界的把戏。
比如说:魔杖一挥,就出现了托盘和饮料;在火中出现的人头向韦斯莱先生发出行动的指令;幻影移形,掌握这项技能的人可以瞬间从这个地方去到那个地方;布斯巴顿学院乘着巨大的粉蓝色房子那么大的马车,长着翅膀如大象那么大的马拉着腾空飞翔;这些都给人一种很神奇的魔法幻象。
五、铿锵有力的对话,体现人物鲜明性格。
对话是罗琳的拿手绝技。她所用的语言总能恰到好处的反映角色性格,体现人物冲突。
罗恩的话语幽默风趣,自然且不做作;赫敏则有点古板,对话透着认真负责的学霸模样;珀西有点自以为是,不招人喜欢;邓布利多谦逊温和,头脑清晰且行为果断;斯内普刻薄阴沉;马尔福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每次都拿赫敏是泥巴种这一点来取笑嘲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