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2018年9月11日)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语文课,学习了部编版第三册《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学习完课文,我请小朋友猜一猜,课文当中的“我”到底是什么?有小朋友猜“我”是“水”,另外有小朋友不认同,他觉得“我”是“大自然”,我很赞同他们这种有自己主见的行为。最后,我再请小朋友将“我是什么?经过太阳一晒,我变成了汽”带到课文当中去读一读,进行感知,回答“大自然”的小朋友,就觉得自己的想法行不通,很可爱地抿嘴一笑。
课堂上,我经常会跟孩子们渗透这样的思想:无论你是正确的答案,亦或是错误的,但只要是经过思考并且愿意分享给大家的答案,都是最有价值的回答。最初总会有孩子羞于表达,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鼓励,越来越多的小手敢于举起、勇于挑战。
另外,我跟孩子们约定,如果有跟课堂相关的疑惑,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一定要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帮自己想想解决疑问,因为,这其实是在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思路及机会。这节课上就有孩子提出:水可以,发动机器吗?另外有孩子当即回答他,都江堰李冰父子就是利用水来建造了水利工程,可以发电、带动机器运作。还有小朋友问:为什么“坏”是提土旁呢?当即有孩子举手:土地不能种庄稼了,肯定就是坏了。让孩子成为孩子的老师,用他们的当然去理解记忆,或许会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