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三篇“ 子路篇 ”,本章主要充分体现了孔子在人格问题上追求完美的对等关系定义。
在上文品读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先阅读了孔子对读书的看法,孔子说,一个人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交给一些政务,他却搞不懂,无法独立去面对,那读了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在孔子那个时代,《诗经》是文学知识的代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料,里面的知识含量也很庞杂,大家在交流知识时主要都是引用《诗经》里面的诗词。
所以,孔子引用《诗经》来反应一个人,如果光读书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是没有意义的。
后面读到了孔子说,为政的人如果自身不正,下命令去强制手下做什么事,纵然三令五申,他们也不会服从的。
无论是做事情,当领导或者身为一个老师,都先要自身端正,自身端正了,别人就会跟着脚步前行。
所以,无论什么人,孔子主要强调他们的都是要先做好自己。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周围的人更加心服。
继续下篇,孔子谈鲁国与卫国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