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c97744f3e497
善良的江歌欠一堂“暴力”课

善良的江歌欠一堂“暴力”课

作者: 言简若风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02:26 被阅读0次

    《1》

    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大学语文课有堂辩论了课,论题是《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我方论点是:有另一方的论点是:没有最后,我们输了。

    我们输在对方提出:既然有爱情,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怎么没跟着去死?

    我们就全线熄火。

    后来,老师补充到:其实,如果爱情都要用死来证明。那居里夫人是不是和他先生之间就没有爱情。要是居里夫人跟随他先生赴死才能证明他们之间的爱情,那可能我们的科学界又要少一项重大发现或者要推迟这一大发现的时间。

    那时,我们是知道这一事件的,可是辩论时确想不到,也说不出来。我问老师,您是怎么做到如此思维敏捷?老师说,她从小生长在一个善辩的家庭。家里不论大人小孩都可以针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支撑依据,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善于辩论和思考的的习惯。

    原来,这样一位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老师是在家庭无形的内在氛围中养成。

    原来,善于辩论和思考只是她的一个生活习惯。

    每当遇到爱读书的人,你问他:为什么喜欢读书?

    他会告诉你:就是喜欢。

    每当遇到极其自律的人,你问他:那么自律干嘛?

    他会告诉你:习惯了。

    每当遇到真正优秀的人,你问他:你怎么那么优秀?

    他会告诉你:我优秀吗?不觉得。

    ……

    原来,当读书只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律只是他的生活习惯,优秀只是他的常态。这些在你看来是需要周详列表计划和多方督促才能完成的事,是已经根植在他灵魂中的种子,深入他骨髓的精华,流淌在他的血液中。

    《2》

    不知道暴力的孩子

    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都希望未来孩子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于是不能输在起跑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家庭环境成了大家的共识。

    孩子还没出生时,我们就会给肚子里的宝宝创造良好的环境。

    跟他讲话、听古典音乐,补充各种各样的维生素、叶酸等等。

    孩子才出生就会进行各种有目的的训练和照顾。

    听音乐,妈妈做抚触,听力训练、视力训练、肢体平衡力训练、婴儿游泳、感官训练、安全感给予、独立能力等等。

    等孩子稍微大些,差不多半岁的样子。早教来了,我们要选择靠谱的早教机构。孩子的早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平衡力等等。

    是的。

    我也是那个妈妈。

    一路走来,心里想着: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要让孩子拥有我未曾有过的童年。

    我参阅了无数的育儿宝典,什么蒙氏教育、美式育儿、国学经典,台湾的、日本的等等,我一度觉得自己是个非常用心的妈妈。抚触、洗澡、唱歌、讲故事等等都做到亲力亲为,即使上班也带着宝儿睡。为了给他选家好的早教机构体验了无数堂课程,跑遍了城市里大大小小的角落。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

    他只会大声的叫喊着:妈妈。

    有的小朋友打了他一巴掌,他只会站在原地边哭边叫喊着:妈妈。

    别人推了他,他只会坐在原地哭喊着:妈妈。

    妈妈,妈妈,妈妈~

    到后来,遇见那样的小朋友过来他直接吓得要我抱抱,不再下地和其他小朋友玩耍。

    我自认为,我做得没有遗漏,我教他别人的玩具不可抢,游乐场里要先来后到,见到长辈和朋友要问好,别人帮助要说谢谢,想玩别人的玩具要询问,被人抢了玩具要告诉他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粗鲁的抢回来……

    我真的非常用心。

    我在孩子方面投入的开销一点也不吝啬,需要陪伴的时间也从不推辞,还拉着宝儿爸一起跟着我集训。

    孩子和他同样礼貌的孩子相处,完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是,遇到攻击性强、秩序感差的孩子。

    他就会完全陷入迷茫和无知的状态。

    他既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对待别人的攻击。

    这使我想起了马克·吐温《好孩子的故事》和《坏孩子的故事》。

    《3》

    好、坏两个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开头这样写道:

    “从前有个好孩子,名叫雅各布·布利文斯。他对父母总是惟命是听,不管他们的话多么荒唐,多么不合情理;他总是好好读书,上主日学校从不迟到。……”

    他的梦想是:渴望自已被写进主日学校的课本里去,成为像书里面说的孩子一样。于是他按照书本上的描述一一去尝试。

    结果,这个孩子吃了不少苦头。

    “然而,不知怎的,这个好孩子老是倒霉,他碰到的事情与书中好孩子所碰到的总是两样。书中的好孩子们总是玩得尽兴,而书中的坏孩子们老是摔断双腿;他呢,好像螺丝松了,做啥事情都适得其反。他发现吉姆·布莱克在偷别人树上的苹果,便赶忙跑到树底下给他读起坏孩子偷邻居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摔断胳膊的故事。说来也奇,吉姆真的掉下来了,不过正好掉在他的身上,吉姆安然无恙,他的胳膊倒被砸断了。雅各布真不明白,因为书中没有这种事呀!”

    在经历了种种受挫之后,虽然这个孩子对书上描写的事有了一些疑惑。但他仍旧选择相信书上描写的一切美好事物。

    大家知道这样一个好孩子的结局吗?

    “然而,这个力求进取的好孩子就这样死了,但是,他的结局并不像课本中讲的那样好。除他之外,别的跟他一样努力的孩子都得到了成功。雅各布的下场确乎有些出人意料。这其中的原因恐怕永远也弄不清了。”

    是的。很遗憾。

    他死了。

    他甚至连遗言都没有留下。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近期的“江歌事件”。

    《4》

    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从现在知道的消息来看,江歌也是个好孩子。

    善良、懂事、上进,急公好义,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她却被残忍的杀害在异国他乡。她甚至连最后一句道别都没来及跟母亲说。

    我们只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在悲痛与愤怒的同时,我们再来看看马克·吐温《坏孩子的故事》中那个坏孩子的结局。

    “……吉姆采用各种流氓手段,欺诈坑骗而发了大财;现在他横行乡里,成了心毒手狠的坏蛋,然而却受人敬重,选入议会。诸位请看,主日学校的课本中可从来没有哪一个坏詹姆斯,能像这位有符咒庇佑、无法无天的吉姆这样走运,这样称心如意的。”

    我们当然不希望“江歌事件”中的凶手也是这样的结局。

    然而,这个年轻的好姑娘如果只是给我们这样一个“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的启示,那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

    结局往往是不随人愿!

    孩子为什么要上一堂暴力课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真善美的教育。父母教育我们要善良、正直、勇敢;学校教育我们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书上也满满都是公平、公正、平等互惠。

    可是,这是真实的世界吗?或者说这是全面的世界吗?

    你在某一刻是否怀疑过自己、怀疑过世界?

    我们在选择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已经无意识的偏离向美好的一面。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

    事事并非都是圆满和和谐,向孩子教授和展示美好的事物是没错。

    但是,如果因此而让孩子认为这就是整个世界。

    那当他面临不曾见过的事物反面时,他又应该如何应对。

    只有当思维和行为习惯系统搭建全面,他才能认识和看到事物的所有本质或尽可能接近事物的本质,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使事态始终在自己能把控的范围。

    最终,他也才能保护自己。

    美好的世界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良好的秩序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可是,我们的孩子能按照我们教授的行为习惯行动。

    但是,当他逐渐长大,他面对的环境将越来越复杂,接触的人将越来越多时。

    他需要的不再是我们说:你要怎么样?如何做?而是需要在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判断能力。

    说句人话就是:

    你叫他远离垃圾人!他妈的,他连垃圾人是什么样都分不清?他怎么远离。

    你叫他别太相信别人!他连谎言和实话都听不出来,他怎么跟人交往。

    你告诉他别太仗义,朋友干脆都别处了……

    你都没让他体验过教条的虚伪、道德的倾覆、人生的荒唐、现实的残酷。他就不能成长为一个完全的自己。

    如何给孩子来一堂真实的“暴力”课?

    1、家长学会放手

    很简单的道理:摔倒了自己学会站起来。

    家长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受伤就把家里抽屉都封起来,柜门都贴紧。你越是这样,孩子好奇心越重,等到哪天你稍不留心注意,他可就真的要受伤。

    比如:我家宝,有天我看着他玩抽屉,马上要夹到手了,我没有立马把他抱开。而是看着他夹到手(前提是,我已经判断好抽屉不自带吸入功能,他推动的速度不算太快等相对不会引起小孩手指被夹到骨头受伤的程度)。

    他那天被夹得不轻,手指甲里都出现了部分淤血。被夹到后我的第一措施是伤情判断,在确定他伤得不是很重,并且没有伤到骨头的情况下。先安抚情绪,再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等他情绪安抚得差不多后,我告诉他:抽屉正确的推入方式。

    从此,他再也没有被抽屉或者柜门夹到过。

    他当时的年龄是一岁半。

    2、规则的破坏

    我们需要孩子们适当的打破既定的规则。

    争抢玩具就是非常好的训练。

    假如别人的玩具,他想玩,他可以通过沟通、交换等方式取得。但是,他的玩具被别人抢了,你会帮他吗?

    你要让他明白,你的东西你要负责守护。被抢了如果你自己不想办法拿回来,那就没有了。

    妈妈,帮不了你。

    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家长也不要再把玩具偷偷要回来还给他或者带他去买新的。

    通过争抢和失去的体验训练,孩子才能从小养成靠自己的心理习惯,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当自己尽力后,玩具仍然不能抢回来。要注意引导孩子的受挫心理,一直受挫而得不到你的帮助也会让他陷入自卑的心理。

    适当的时候,告诉他。

    你已经尽力了,客观的告诉他你看到的原因并真诚的帮助孩子走出失去和自卑的情绪。

    3、情境预演

    遇到孩子被打或者推拿等情况,家长可以回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跟孩子情境重现并告诉他如何做,通过亲自互动让他明白如何保护自己和反击的行为。

    在亲自互动的过程中让他养成跟你谈论和倾诉的习惯,这样对于以后的亲子关系打下良好的情感和互动基础。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假如你只是简单的听从或认同某一种育儿法或方法论,都将会使自己和孩子陷入教育的框条中。

    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通过不断的研读和观察,找出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请相信你自己,你才是自己孩子的育儿专家。

    但是,也要记住。你会让你的孩子成为你家庭成员的样子。

    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不仅仅只是带孩子去看看这世界的广阔和美好,也应让孩子看到世界的阴暗与残忍。并在看过另一面世界之后仍然能微笑着面对这世界。

    既享受美好也能抵御黑暗。

    如果你刚好喜欢薇草麻麻的育儿分享,记得添加微信公众号:薇草麻麻。就可以找到我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良的江歌欠一堂“暴力”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n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