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递课堂运用与网络空间建设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执笔人:蒋铭国
一、问题提出
为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部署,教育部2020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形成区域内、区域间“三个课堂”应用的新形态;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把教师在“三个课堂”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
我校“专递课堂”教室已经建成,但教师操作生疏,需要探索与研究“专递课堂”的使用,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至于如何通过“专递课堂”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更是有待实践与研究。同时学校教师对赣教云-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空间建设的了解更是一无所知,可以说是零基础,因此借助网络空间建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显得比较困难,同时也显得更为必要。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江西智慧作业迅速兴起,如何使用好智慧作业助力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的任务与责任,也是省教育厅赋予一线教师的使命。
基于加强“专递课堂”教室的使用,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以及通过“赣教云”平台,深入利用与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课题组特拟定本课题并开展实践研究。
二、文献综述
在课题确定当初,在中国知网中以“三个课堂”为主题进行搜索相关文献,共搜索到125篇文章。其中2020年11篇,2019年12篇,2018年10篇,2017年8篇,2016年9篇,2015年11篇。下载量排名靠前的几篇文章所涉及的“三个课堂”并不是我们所说意义上的“三个课堂”。
以“专递课堂”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搜索到37篇文章,其中2020年9篇,2019年13篇,2018年7篇,2017年5篇,2016年3篇。其中下载量排名靠前的以硕士论文居多,并且集中在华中师范大学。在期刊文章中有相当部分文章是以某一学科或某一堂课为例展开进行的研究。
在2020年的9篇文章中,有四篇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硕士论文,另外五篇分别是:《“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有效策略研究——以陇南师专对口舟曲县23个教学点同步互动专递课堂为例》,2020.02.15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下载量226次;《专递课堂中师生互动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崇阳县小学美术专递课堂为例》,2020.08.01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下载量535次;《专递课堂建设——以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为例》,2020.05.10发表于《西部素质教育》,下载量115次;《专递课堂的架构与应用模式探究》,2020.03.10发表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下载量27次;《信息技术助力下的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章贡区的探索与实践为例》,2020.07.10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下载量535次。
通过以上检索发现,“三个课堂”应用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没有太多的现成并且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同时从上述文献中也可以发现,通过开展多部门协作的专递课堂结合教师研修活动,打造片区名校牵头的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可以较为有效地整合多个教育要素,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为城乡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遇和平台,推进农村学校教学水平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在实现教育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2023年5月1日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以“专递课堂”为关键词搜索共有43篇文章。以“专递课堂”为题搜索共有25篇文章。从文章来看都是近年各地开展“专递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其中龚志敏、王会霞、代朝霞2023年1月1日发表于《教学与管理》的《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评估》一文与本课题相关程度高。《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评估》一文认为研究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是切实提高教学点教学效果的基础路径。专递课堂虽然形式上有别于传统课堂,但内核基本相同。研究成果认为提高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包括:“双师”共同进步相互配合;创设良好的课堂智能环境和线上沟通环境;积极建设“三个课堂”,制定长效机制。
该成果中“‘双师’共同进步相互配合”与本课题专递课堂教学互动安排表高度契合。本课题通过研究指定了课堂教学互动安排表,通过对主讲教室和听讲教室活动分别进行预设与安排,以期充分调用听讲教室的作用,配合主讲教师开展高效教学。在创设良好的课堂智能环境和线上沟通环境方面,本课题也对设备的使用、画面的切换、音效的控制、互动的频率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获得了较为完备与系统的认识。
以“网络空间建设”为关键词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搜索,一共搜索到7篇文章,其中以《基于赣教云平台下的教师网络空间建设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成果对本课题研究成果影响最大。《基于赣教云平台下的教师网络空间建设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以小学数学教师“数学-课外阅读” 网络空间为例,分别对赣教云平台下教师网络空间中首页、资源、文章、备课、教研等栏目的功能和模型进行分析,围绕“空间是什么、空间有什么用、空间如何去建”等问题,阐述教师网络空间建设具体内容,结合业务档案、教学常规、教育科研等工作,提出推动教师网络空间建设相关建议。
本课题在网络空间建设这一板块主要是基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和名师网络工作室对资源建设、网络互动、信息素养、网络教研、特色资源、成果展示进行研究与实践。对于空间有什么用,空间如何去建,本课题受到很大的启发。
三、研究问题(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为:查阅文献→课题论证→课题提纲→实施方案→实践探索→反思改进→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建构模式→结题报告→推广应用。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对“专递课堂”教室的使用、专递课堂教学的评价、专递课堂授课的备课,以及专递课堂常态化模式的探索与建构,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本课题拟对结对共建乡镇中心小学通过“专递课堂”,“专递”我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教育均衡作出应有的贡献。
2.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是江西省教育厅2018年开始基于“赣教云”平台开展的一项教师研修活动。本课题组通过课题的方式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加强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网络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网络设计产品。空间既指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也指个体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物理空间。本课题拟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开展实践研究,着力引领教师建设好个人网络学习空间。2021年开始江西省教育厅在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创建工作与展示工作。本课题组与时俱进,也把网络名师工作室纳入到了本课题组网络学习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3.智慧作业是江西省教育厅2019年开始发起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基于“赣教云”平台的一项事关教师、学生、家长的全省活动。智慧作业的使用与推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智慧作业是指课堂中或课堂后学生通过电脑、Pad、手机等终端设备完成随堂习题,或教师通过智能笔批改学生常规作业,采集上传学生作业数据,也可以通过高扫仪器采集学生作业数据,作业系统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形成个性化的错题本,并为每位学生推送相关练习题及知点视频。错题集、错题原因、推送的练习题及视频链接由教师打印作为家庭作业,同时通过有线电视向学生推送各知识点讲解视频。智慧作业为每个学生制定专属个性化学习方案,进一步实现因材施教。本课题研究为智慧作业政策的落地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全面铺开作了相应的技术准备。
四、理论基础
1.有效教学理论是一种以教学效益为研究核心的理念,它主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组织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它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效教学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做好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环节,优化教学方法,调控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思维;提升三种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指导能力和评价能力。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课堂秩序、气氛、资源等方面的控制和调节;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激励、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和促进;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改进。
以上提到有效教学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其实有效教学理论同样可以应用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效教学理论在本课题研究中同样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尤其是“专递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发展学习者的智力为宗旨,以知识结构论为核心,以发现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的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知识的知识结构。布鲁纳提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一门给定的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教学应遵循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布鲁纳主张,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规律、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在智慧作业应用推广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式学习。学生在家可以通过电视机顶盒观看每一课的智慧作业微课视频。如果有错误可以进行错误原因归集,归集后就可以形成错题集,并且有举一反三题。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规律、理解概念和原理,经过长期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论,它们有以下几点区别: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强调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以发展学习者的智力为宗旨。有效教学理论是基于教学效益的,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组织教学活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一门给定的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提倡发现式学习,即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规律、理解概念和原理。有效教学理论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内部动机和认知需求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外部强化对长远的学习过程并没有裨益。有效教学理论强调动机和强化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外部强化可以激励和奖励学生的表现,促进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或成就的感觉。
3.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一种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选择论的教学理论,它旨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选择,找到最适合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的教学方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教学时间和精力的节约。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有效教学理论有以下几点相似之处:
都强调教学的目的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关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控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注重考虑教学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如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形式、手段、速度、环境等,以适应不同的教学任务、内容、对象和情境;都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都重视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有效教学理论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选择论的,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选择,以实现最优化的方案。有效教学理论是基于教育效益的,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一门给定的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倡发现式学习,即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规律、理解概念和原理。有效教学理论提倡导向式学习,导向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
4.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情境,主动地构建出来的。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特点有: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通过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等方式,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和多元性,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唯一反映,而是学习者对现实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它会随着学习者的经验、情境和社会文化的变化而不断修正和更新;强调情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认为学习必须发生在与现实生活或职业生涯相关的情境中,情境可以提供学习者所需的信息、线索、动机和反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协作的必要性和作用,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学习者需要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协商和合作,以达成共同的目标和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