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暮过山村 贾岛

暮过山村 贾岛

作者: 雅迪希 | 来源:发表于2024-02-10 23:12 被阅读0次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这是一首羁旅诗。

深秋的傍晚,诗人孑然独行山间。山的野旷,暮色的森严,都给人一种抑郁和恐怖的感觉。“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诗人经过山村,数里之外,即已遥闻潺潺流水之声。这是写的听觉。循着这听觉—— 潺潺流水之声,远远望去,隐约可见稀稀落落的山村人家。这样,由听觉出发,带出视觉,轻轻地绘出一幅山村居民的凄凉图景。数里之外,遥闻流水潺潺,但却不可能“闻”到水的寒冷。很显然,此处着一“寒”字,主要是写诗人独行山间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对山村野景旷色的独特心理感受。颔联则通过写景,把诗人的这种独特感受具体化、对象化了。旷野之中,但闻怪禽啼号,饥鼯野鸣;落日下坠,天色转暗,若大的天地,仿佛顿时变得低沉狭小了,给人以沉重的压抑之感。这,也许是由于远道而来的陌生人对陌生山村的生疏和隔膜,情不由己而产生的疏远感,而一旦进入了这一特定的环境,稍稍熟悉,便可逐渐减弱以至消除这种感觉,逐渐与之相适应了。所以,接下来颈联写出的夜景,也即诗人对山村夜色的领略,便显得平和亲近得多了。“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唐时曾屡遭吐蕃侵扰。而此时此刻,平安无事,没有烽火,没有硝烟。因而在诗人眼里,月色下的山村尤其显得静谧和亲切。新月初起,幽然唤起一种清新感、宁静感,惶惑的情绪渐渐淡化了,隐没了,他终于信步走进了山村,看见宅边的桑柘树,一排一排,看见缕缕炊烟,冉冉升起,恍惚返回久别的故乡一样,一种亲切的感情不禁油然而生。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诗人汇进偏僻的山野村落,与村民们融为一体。

这首五律,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线索,是写诗人与山村的自然距离,由远(“ 数里闻寒水”)渐近(“萧条桑柘外”),不断缩短,直到进入山村—— 由此绘出诗人“过山村”的全部过程;而暗的线索,则是写诗人与山村的心理距离,由疏(“落日恐行人”)到亲(“烟火渐相亲”),不断接近,直到融为一体 ——由此绘画出诗人的感情从惶恐隔膜而至欣慰亲切的全部过程。而这两条线索,都是通过山村景物的刻画表现出来的,寒水、山家、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桑柘、烟火..随着这些山村景色的层层叠现和逐渐淡化,诗人的行程不断推进,感情不断回应。也就是说,诗人完全把自己的行踪和情感融入到景色的描写之中去了,因而景中有诗人踪迹在,更有诗人的情感在。明人杨慎说贾岛写诗,好“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升庵诗话》),诚然。

相关文章

  • 古诗词赏析(四十六)

    暮过山村――唐代: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

  • 山村暮雪

    入眼半村落 日暮雪漠漠 天寒人敛足 车去迹犹在

  • 山村近暮

    暖日落溪云,瑟瑟松涛浑。 阆院夕阳入,华屋晚灯昏。 谁家炊烟起?素馔粥尚温。 冬寒田亩荒,清水河冰深。 积年旧雪消...

  • 山村暮鸟

    童书 | 山村暮鸟集《云》《散散的完满》 山村暮鸟种田,写诗,写童话,他在自序里说,“与其作诗,不如作田。”...

  • 暮岛

    透过落地的玻璃窗 我看见即将下工的夕阳 天空被染得暮色苍茫 归巢的海鸥慢慢地飞翔 无糖咖啡微微发烫 我看见椰子树轻...

  • 戏说贾岛:空门、入仕、苦吟三个词概括一生!

    贾岛,唐代诗人,又被称为贾阆仙,在星光熠熠的唐代诗人中,贾岛是一颗苦吟奇葩。 说起贾岛,可能很多人对他的诗作不是很...

  • 贾岛

    题韦云叟草堂 [唐]贾岛 新起此堂开北窗, 当窗山隔一重江。 白茅草苫重重密, 爱此秋天夜雨淙。 贾岛(779~8...

  • 贾岛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

  • 护生诗集

    《病蝉》 贾岛 ...

  • 过山村

    岁月爬上两鬓白, 唯有年青永不衰。 梦童还在追打戏, 自身已过百花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暮过山村 贾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sr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