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反馈,要合适。
何为合适?
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孩子喜欢接受的。这和成人世界的交往也是一样。
主要就是在眼神、表情、动作和回复上。这几大内容,应该说我也很熟悉,但那又怎样,都是纸上的知识,没有内化为自己潜意识的行动,那就还是他人的。
来一个个检讨。
首先,眼神。平视、亦或者略低孩子的眼神,大部分能做到,这仅存的部分,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其次,表情,脸部放松,眼神温柔,嘴角上扬微笑。我要是不微笑,整个表情就是很严肃,声音特别严肃,没有温度。虽然,我常常被赞扬是有感染力的,但是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在最亲密的孩子前,容易自我放松。尤其是在孩子达不到游戏目的的时候,就会着急,这个时候表情和语气就很生硬了,回听录音我都怀疑自己。于是,这里的刻意练习就很显得重要了。每天的练声时间比较短,提颧肌也只能解决一时的,我要壳在脑海里,微笑放松。
再次,就是动作,跪着,双手打开,温柔拥抱,轻轻抚摸。好吧,我只能说心平气时候,都没有问题,有情绪就难以达到。
最后,是回复,等待孩子说完,先提问澄清再评判,耐心平静地说话。大部分是ok。
这四点里,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心平气和时。但是难点,就是在情绪上来时。
我也发现了孩子一着急,就是声调提高,说的很快。这就是我的影子。
我不好的非语言风格,已经被他吸收了。
而难点就是在这。
要改变,还得回到我的身上。
那就是在情绪来了的时候,一点点改变。非常开心,我还能意识到问题。其次,记录情绪日记。再次,就是平日里的演练了。
这也是提升自我非常好的途径。平时,我容易紧张,一紧张,肢体僵硬,语气严厉,声调上扬。而且,我不容易听进去对方的话。毋庸置疑,这也是我遗传了老妈的形式。
现在,我就要让自己停3秒再回应。或许此刻孩子正在发脾气,或许此刻他再次伸出了小手要打我;或许此刻,他正说着要摔坏某些东西……
这都是他当时情绪的发泄而已。先让他发泄完,只要不破坏安全,不影响他人,不损害物件。
而我,按下暂停键,这又是一次难得的考验,不让情绪上来,先让自己平静,而后再想出解决方法。这个过程,要调试好自己的非语言,否则,就会入了老路,孩子不能被我待会正道。
育儿,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治。因此,让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绪,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让孩子说说当下的身体感受,比如生气了手心捏紧了,眉毛上扬了等,将各种情绪的身体感知表达出来,以后遇到相应的情绪就容易知道自己怎么了。同时,要明白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自己的这些情绪,如何调整到平和的状态。
到这里,就明白了,为啥前一段时间以来,我感觉育儿有点棘手,就是我的这些知识没运用好,和孩子产生了冲突,链接不够好。
所以,合适的非语言反馈,于我,重在情绪,情绪到位,基本都ok。
遇事,尤其是孩子不够好的时刻,是该欢庆的,因为那就是成长的机会。既然是欢庆时刻,那就更不该也发火啦,控制好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温柔和气,然后再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