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必备的一个生活和工作技能就是电脑打字。汉字输入法刚刚普及的年代,智能ABC和五笔输入法是绝对的主流。随着技术的发展,全拼输入法得到了AI和大数据的加持,输入联想、打字记忆、智能候选词、超级简写等功能层出不穷。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是用各种全拼输入法在电脑上打字,我也不例外。但是2017年的一天,我突然觉得打字好累,手腕疼得不行。仔细一想,我是按键按得太多了,特别是拼音很长的那些字,打起来简直让人怀疑人生。
我开始寻找全拼输入法的替代方案。很快地,双拼和五笔这两种方案进入了我的视线。五笔的优势在于重码率低,但学习成本明显比双拼高,于是我决定学习双拼输入法,并选择了用户数量最多的小鹤双拼方案。
双拼输入法的本质是用特定的键位来表示多字母组成的声母和韵母(如zh, ch, sh, ang, iang, uang等),这样每个汉字都能通过两次击键来完成声母和韵母的输入,从而大幅减少整体的击键次数。不同双拼方案的主要区别就是键位表的不同,每种键位表都是根据声母、韵母的使用频率和击键难易程度来编制的,所以本质上任何一种双拼方案练熟了都可以无障碍地输入。
我从2017年10月初开始练习小鹤双拼输入法,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了。从一开始的完全记不住键位表,到慢慢地能非常蹒跚地打字,再到一分钟能打20字,30字,40字,60字,直到现在每分钟能打80字以上,是这四个多月的经历。其中艰辛与收获并存,与大家分享一二。
还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我花了三天来记忆键位表,同时用网上复制的文章来熟悉键位。这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每个字只用击键两次,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同时由于对键位表还处于十分陌生的阶段,每打一个字都要仔细想想该如何击键,有时候甚至想好了按哪两个键,按下去之后却发现是错的。在这一阶段,新奇感和陌生感是主要的感觉。为了辅助记忆,我把自己的桌面都加上了双拼键位表,以便自己随时参考。
直到今天我的桌面仍然是这张图练到第三周的时候,键位表已经记熟了,但我突然对双拼输入法产生了极强的厌倦心理,觉得好没意思,打字速度太慢,跟全拼时完全没得比,而且全拼的时候打字根本不用想,现在每打一个字都要顿住想一想,有的字甚至能卡住十几秒之久,每次练习完了都忍不住怀疑自己的智商。
我的心中感觉心灰意冷,觉得自己怎么学都学不会了。于是,我暂时停止了练习,回归了全拼输入法。那种打起字来行云流水的感觉又回来了,对比之下,双拼每分钟只能打30个字,还有一大堆错别字;而全拼每分钟能打100字,简直不要太快。因此,那之后的两周,我一直用全拼输入法打字。
可奇怪的是,用回了全拼输入法之后,我的手指有时候却像要脱离我的掌控一般,会不自觉地按照双拼键位去敲击。原来,我已经在前三周的练习中培养起了手指的肌肉记忆,虽然全拼打字时我仍然能找到那种“指随意动,来去如风”的感觉,但时不时地,手指对双拼键位的肌肉记忆就像一个幽灵般突然浮现,提醒我其实已经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与此同时,全拼打字的缺陷也开始凸显,平均每个字的击键次数达到3-4下,重码率高,需要经常离开键盘进行选择。这些缺陷越来越让我受不了。在使用全拼打字两周之后,我又毅然回归了双拼打字的练习。所有的不适应又回来了,打字慢,费脑筋想,肌肉记忆不熟练导致经常按错键……但是这一次,我不打算放弃了,我要练出一个模样,我要证明自己是可以熟练掌握双拼打字的。
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保持了一个每天练习至少1500字的节奏,同时一切打字需求都用双拼来解决。到了2018年一月底,我的双拼打字速度大约稳定在了每分钟70-80字,足以满足日常打字所需,但离真正熟练掌握的速度(每分钟120字以上)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这期间,我也加入了几个双拼打字爱好者的群,与大家分享我的进步曲线,同时也为一些打字达人的速度深深折服。他们用上鹤形辅助码来减少重码率,基本上不用被选字的环节打扰输入的节奏,可以做到真正的行云流水,配合他们每秒8次以上的击键速度,整体的输入速度能轻松超过每分钟150字,峰值速度甚至能达到200字,让人叹服不已。
我的双拼打字进步曲线回顾我这几个月双拼打字从无到有的过程,我经历了一开始的新奇,随后的不适应和自我怀疑,所幸我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短暂的调整之后重新投入了更艰苦的练习,并最终将打字速度提高到了满足日常需要的水平。我也相信,随着我每天的使用和练习,我的打字速度会越来越快,最终超越以往的全拼打字速度,向真正的打字高手迈进。希望在打字路上遇到困难的朋友们不要轻言放弃,今天的坚持不懈将会换来明天的突飞猛进!
网友评论
半年都赶不上原先输入速度进步曲线让人更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手指记忆的描述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