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二)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二)

作者: 梅朵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22-03-19 11:51 被阅读0次

海明威阅读海,

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

凡高阅读麦田,

发现艺术躲在太阳的背后乘凉。

弗洛伊德阅读梦,

发现一条直达潜意识的秘密通道。

加缪阅读卡夫卡,

发现真理已经被讲完一半。

我在这里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很多书。这一类书中,有古典文学、经典国内外名著,有中国现当代的小说,漫画、诗歌、散文、推理侦探小说……

还记的当时读完了《飘》之后对战争和爱情的思考、荡气回肠的感慨……

看完《傲慢与偏见》后的对伊丽莎白这个名字的喜爱和意犹未尽……

一个人在宿舍读《平凡的世界》,为书中人物的涤荡起伏的感慨命运和相知相惜的友谊感动,一个人悄悄的落泪。

而王小波的文字让我发现原来文章可以写,原来有人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还有比尔·波特《禅的行囊》《空谷幽兰》……

阿来的《尘埃落定》

林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余华的《活着》《兄弟》

何伟的《江城》《寻路中国》……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在大学和读研期间,暨大的图书管是我在校园中的福地,那座有着明亮舒适的环境、各种人性化服务、最新最齐全的书籍的图书管是我最留恋的地方,在哪里我收获了许多宁静美好的阅读时光。

我酷爱的马尔克斯、毛姆,后来为之赞叹不已的伍尔夫、福克纳、博尔赫斯,无法言明的卡夫卡以及仍未读完的普鲁斯特。

遇见李娟的文字绝对是一个惊喜。《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这世间所有的白》她他的文字仿佛浑然天成,没有人可以模仿。

《红楼梦》是我读得最多的一本书,年少时时因为人生经历尚浅,读这本书也只能囫囵吞枣。但这本书是我无论如何都会在接下来的人生当中不断重读的作品。它绝对不是故纸堆,它无数次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的当下,影响我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

对于经典的荒岛问题——如果你流落荒岛,且只能带一本书,你会带哪一本?,我的回答《红楼梦》。

一直很喜欢日本美学。之前并没有读过很多系统分析日本美学的书。我对这种美学的模糊感知来源于近几年接触过到的大量日本电影和文学。今年读的《侘寂》和《色气》是一套让人明白美为何为美的书,书中从理论到实例,对“侘寂”“色气”这样的一些日本美学概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拆解,剖析和探讨,周密而系统地分析其内涵构造。读完仿佛能够直接抵达日本美学的深层,获得至美体验。

人需要好的美学涵养。如此,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眼光才会产生质的不同,并于其中发现特别的意义。松尾芭蕉曾提出过一种“高悟归俗”的理论。意思是超越了世俗又回归于世俗。特别喜欢这个含义。最大程度反映了“侘寂”美学的日本俳句,简短的几句话蕴含了哲学、宗教和美学,读起来却又是非常朴实动人的。因为俳句把生活周遭一切所闻所见兼收并蓄,却又完美进行了审美化的提炼,将生活转化成为一种艺术瑰宝。

《诗经》仍然是我时不时要去翻一翻读一读的书,这本书不可能一口气起读完的。

海子的诗和顾城的诗依旧是我的最爱,他们总能在一些时候抚慰在现实生活中疲惫的心。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让人思考自己真正向往的人生,《人生的枷锁》让你更清楚生活给予的幸福和枷锁,便人不再畏惧,勇敢去面对生活的本质。

毛姆是个对世俗世界有深刻理解的人,总是忍不住对人生、爱情说些俏皮话。智慧的言语,时常穿插在故事里、人物对话中,借人物之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他认为痛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写道: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痛苦绝不能提高人的修养,只能让人变得粗暴无情。贫穷也是一种痛苦。贫困让他们变得既贪婪又卑鄙,既奸诈又虚伪。”

持续的阅读让我体会到所有的榜单和推荐,意义仅仅是一个浅层的引导和建议,如何甄选好书,如何阅读,哪一本书会对自己有意义,仍然取决于自己。每个人的阅历和悟性不同,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到,自然影响也是不同的。不需要因争论一本书的好坏而浪费时间。需要做的仅仅只是一件事,认真用心阅读。

那如何挑选一本好书呢?绝不是看网络或实体书店的每周图书销售榜,或通过大量书单分享就能轻易找到。不是说它不是好书,而是这本好书不一定适合你。如果保持常年阅读的习惯,你会从书里面找到书。因为一个作家永远不会吝于分享他最喜欢的并曾经给过他深深影响的作家。你因为喜欢这个作家,所以连带对影响他的作家也会产生好奇,并尝试寻踪觅迹。这样一来,想看的书永远会有很多,从一条线索发现更多的线索。永远不会看完。

到了一定年龄,读多少已经不重要。世界观、审美、价值取向到某个阶段基本已经成型。阅读不再能起到大刀阔斧的塑造作用。这个时候的阅读,不再是解惑,更多如同跟一个势均力敌的人对谈,书里的东西也许不会有认同,但交流各自见解的过程,也很有趣。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思考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模糊的探索,而是一种落地的结果。如大江健三郎所说,只有将脑子里的东西经过反复怀疑、确认、打磨,最后用精炼的文字将结果成型,才是他所认为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vg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