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郭敬明的新闻闹腾了许久。郭敬明的话题热度,加上敏感的性侵话题,足以让李枫的发声被“看见”。
但是,然后呢?结果呢?
如果这是一个普通电视剧里的桥段,那故事的走向必然是社会群体为李枫发声,最后弱者在获得众多帮助下战胜了强者。因为为大众服务的电视剧总是要传达出“正能量的”,要给弱者以力量,要压制强暴,要向世界散发出光和热,要展现希望。
如果这是一段二流电影里的情节,走向也大致趋于圆满,总会给观众一个合适的交代。
但,敢于呈现最真实的生活的,往往只有那些伟大的作品。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部优秀的电影中,编剧为它安排的命运应该是:最后弱者只是求得了一些关注,他开始听到身边的人、网络上的陌生人都在讨论他的事;他听到所有人都在骂伤害他的人,他们谴责他们唾弃;但他们唯独没有行动。
又或许,即使他们做了一点什么,也没有办法改变结局。就如唐人街的结局——丧尽天良、坏事干尽的克劳斯继续逍遥法外,而受害者伊芙琳却丧命于唐人街。最终杰克也只能无奈,而唐尼借路人之口道出这无奈之本相:“算了吧,杰克,这里是唐人街。” 犹如开端不经意地一段伏笔:“只要你有钱。就能杀人,杀任何人,而不受惩罚,你觉得自己有那么多钱吗?你以为自己达到那个级别了吗?”
这个故事的结局一定是施害者安然无恙,而受害者成了无足轻重的语料。因为强大的那一方不会轻易被扳倒,因为这个世界没有那么温柔,因为,弱小的你没有那么重要。
所有值得致敬的电影都是最接近真实生活的,最能揭开人性之裂痕的。事实就如电影呈现的一般:郭敬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依然有赚不完的钱、数不清的赞助和拍不完的烂片。而那些当红明星,也照样乐于和他合作,互惠互利。
有人说“他还是有受影响的,那么多人骂他。”你要知道,被骂是完全不会影响郭敬明的。如果你有见证郭敬明从最小说走到小时代再到爵迹到现在,有看到他这一路是如何红红火火的同时又被不断唾弃,你就会明白那些骂他的人,都在唾弃他的同时又需要他。
小时代是再经典不过的例子了,这部电影有多烂但凡关注电影的人都知道,更不说一些圈内的电影人。但是对郭敬明和电影的主角们而言,票房才是真理,管它怎么被骂呢。
大家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前一秒还在骂它连MV都称不上,可能下一秒就忍不住买了电影票。
为什么有如此奇怪的消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偶像明星是一方面,话题度更是核心因素,所有有话题度的人或作品,无论被指向的是正面还是反面,它都意味着商机,总有一大票人愿意为娱乐买单。
就是这样: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总是一边厌恶它一边去拥抱它。
我们总是一边唾弃它一边又需要它,你说羞不羞耻对于郭敬明这一类人,我从不主动关注也无需唾弃,因为实在没想在此耗时。
但我却也不可置否在做着一边唾弃一边不抛弃的事: 为了将所写的文字系统地放在同一个地方,我曾持久地在某个平台写字。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在那里发布的文章都实在平平,很多被推荐被推崇的文章我甚至找不到它的一丝闪光点,于是我卸载了它。
坦白讲,我对它感到厌恶,我不明白为什么那样的平台会获得众多喜爱。当然,后来我知道了——因为厉害的人都不在那里出现,而资质平平的人往往选择不多。
卸载又重新找回,又卸载,又重新找回,一次又一次循环着,纠结着。因为唾弃它,但又需要它。
做着这样一边唾弃一边又需要它的事,我感到实在羞耻,于是我跟它说了“不再见”。
后来,我想,人这一辈子总会做些羞耻的事吧;又或者,其实这只是在一部分人看来是羞耻的,而另一部分人,从.不思考.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