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心理研究所曾经找到6个在沈阳看守所的少年罪犯,让他们亲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年纪都不大,大概也就是在十几岁左右。
在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对他们使用语言暴力。比如叫他们去死,骂他们猪脑子或者说他们丢人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不少的父母都曾经对孩子说过:“你不丢人,我还嫌丢人呢”、“你看看人家的孩子怎么做,你再看看你自己”、“就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笨的人”等等。
也许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自己认为的激将法去改变孩子的行为,然而,却不曾想过,这种语言上的暴力,会使得他人的心理遭受到严重的侵害。
北大心理学教授邹鸿曾经表示:“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导致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难道就没有让别人理解我们的意思,同时又不伤害他人的沟通方式吗?
《非暴力沟通》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就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就是非暴力沟通,意思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致力于满足彼此生命的需要,从而让彼此感受到爱和尊重。
这种沟通方式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而非暴力沟通的培训目前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也入选为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在早年时候生活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充满暴力的生活环境让他去了解,是什么让人们互相伤害?他不断去思考究竟有什么交流方式可以让矛盾能够和平解决?
这个愿望引发他对临床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年他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就发展出能够让人和谐沟通的方法,也就是非暴力沟通。
这个方法作为一种交流方式,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个层面和环境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为他对人类和谐共处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他在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办法的和平之桥奖。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一共有13个章节,主要讲了3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如何用非暴力的形式进行沟通?第二部分是如何用非暴力的形式倾听别人?第三部分是如何用非暴力的形式表达愤怒和感激?
图片来自网络第一部分,如何用非暴力的形式进行沟通?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和对方的沟通是能够有效进行下去的,我们就要清楚的明白,一味采用强硬命令或者采用语言暴力的形式是行不通的。
那么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告诉我们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他告诉我们想要使用非暴力的形式和别人进行沟通,要遵循以下四个要素:第一个是观察,第二个是感受,第三个是需要,第四个是请求。
我们先看第一个要素,观察。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告诉我们不要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观察是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进行观察,并且描述观察的结果。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我们说一个人“你上一周轮到你值日的时候,你没有值日”,这叫做观察,而评论是怎么样的呢?评论说的是“你总是不值日”,后者的说法,会引起争吵。
接着看第二个要素,感受。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告诉我们要区分感受和想法之间的区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通过举例就能看明白,比如“我觉得自己考试没有考好”这是想法,而“这次考试分数很低,我很难过”这是感受。
当我们表达感受的时候,词语要具体清晰,为了让我们理解更方便,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编制了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通过几个简单的举例来理解一下,比如表达得到满足的具体词语,就是像兴奋、喜悦、感动之类的,而表达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候的具体词语是像害怕、担心、沮丧等。
同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还告诉我们,适当地示弱是有助于解决冲突的。
第三个要素,需要。
当我们因为他人的言行而产生的某些感受,是因为我们的自身的需求引起的。当我们与别人沟通发生冲突,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关注自己的需求,而不断把责任推卸在别人身上导致的。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告诉我们,当我们听到自己不想听的话的时候,通常会有4种反应:
第一种,责备自己
第二种,指责他人
第三种,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种,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一种和第二种反应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第三种和第四种要怎么理解?
第三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样的表达来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比如我们被父母骂了,如果用第三种反应,我们想的应该是“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
第四种是关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比如别人和我们吵架了,我们如果是第四种反应,我们想的应该是“他生气可能是因为他需要理解和关心。”为了能够表达我们的需要,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可以用到“我注重……这样的句式,让别人明白我们的想法。
第四个要素,请求。
在我们表达完观察、感受和需要以后,我们要学会的第四个要素就是请求。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这样才可以避免让他们感到困惑。我们千万不要把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当我们提出请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如果去批评或者指责别人,希望让对方内疚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就是命令。人们经常会认为请求是命令,如果我们可以明确表达我们并不想强人所难,他们就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我们来举个例子完整地运用以上4个要素来进行沟通。比如往常你看到家里的地板很脏,你想让孩子打扫,但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破口大骂孩子说他们懒,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
孩子,我看到地板很脏(观察),我不太开心(感受),因为我看重干净(需要),你是否愿意把地板打扫干净呢(请求)?
一味批评和谩骂不会让沟通产生更好的效果,反而会加剧矛盾,如果我们学会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我们会发现,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开始缓和。
图片来自网络第二部分,如何用非暴力的形式倾听别人?
当我们看到别人心情不好,或者处于痛苦时候,我们经常会说:“你应该……”或者是“大家都一样,别难过了”等等的话来安慰别人。我们以为这样的行为可以帮助他们,但是这样的效果甚微。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放下我们的想法和判断,全身心地体会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为了表示我们的反馈,我们可以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进行反馈,这样可以让别人对我们的理解做出补充。
我们举个例子说,比如 “上周我去了朋友家,你说的是这件事情吗?”,这是对别人观察的反馈。“你现在很伤心?你希望得到尊重是吗?”这是对别人感受和需求的反馈。“你是不是想我帮你点外卖?”这是对别人请求的反馈。这样的反馈表示我们在关注他们和认真倾听他们,从而让沟通能够顺利进行。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是希望我们能够学会聆听。如果我们希望聆听以后,还能够对对方有所帮助,那么非暴力的聆听形式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图片来自网络第三部分,如何用非暴力的形式表达愤怒和感激?
在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批评和指责别人,因为我们认为别人应该或者不应该做什么。但是这并没有办法表达我们的愤怒。非暴力沟通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上,才更有可能让我们自己的愤怒得到释放,我们来说说如何用非暴力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愤怒?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告诉我们用非暴力的形式表达愤怒有以下四个步骤:
1、 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让我们生气了
3、 体会自己的需要
4、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完整运用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如果你的舍友叫了其他舍友出去看电影,没有叫你。这时候你先停下来,什么都别做,你感到有些愤怒,你还有些难过,因为你希望别人可以重视你,当我们充分地体会了我们的需要以后,我们现在需要充分表达自己,说出我们的愤怒,我们可以和舍友沟通说:“你昨晚叫了宿舍里的其他人去看电影,没有叫我,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希望得到你的重视,你可以和我说说,听完我说的这些话你的感受吗?”
对于表达感激,其实我们经常都把自己放在裁判这个地位。比如你会说“做得不错”、接着我们来看看如何用非暴力的形式表达我们的感激?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告诉我们用非暴力的形式表达感激有以下三个步骤:
1、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完整运用表达感激的三个步骤,比如你的朋友给你介绍了一个写作班,你在这个写作班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你想要对她表示感谢。你可以说感谢你带我去上了写作班,这个写作班的老师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我很感激你,因为我工作以来积压的情绪没有办法得到释放,这个写作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表达愤怒和感激是希望可以和对方的关系更为和谐,如果我们强硬表达愤怒,只会恶化与对方的关系,而不适当的感激也会疏远双方的关系,我们如果希望关系更为和谐,就要学会非暴力的形式来表达自己。
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基本也很难远离社交,如果我们学会了非暴力的形式和我们身边的人沟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和周遭人的关系变得更为和谐了,我们的幸福感也增强了。
无论你是父母也好,你是老师或者是任何角色都好,我们都离不开沟通,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沟通是有效的,那么就学习如何用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沟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