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所理解的陶渊明

我所理解的陶渊明

作者: 南阿苏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18:41 被阅读0次

    钟嵘在《诗评》描述陶渊明是一个隐逸诗人。是田园诗的代表,其实不然。我们以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作品的全部。这是钟嵘评价陶渊明的冰山一角。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社会,自然受到东晋时期各种思潮影响,其中无为思想、逍遥思想对他影响很大。钟嵘评论的陶渊明正是当时在官场谋职时的真实处境和心境: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于“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即便我们对陶渊明的诗耳熟能详,但不一定真正理解他当时内心。例如《五柳先生传》中“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诗里的字里行间确实是隐士日常风貌,但他这么写的的用意是什么?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与隐逸划上等号。

    在陶渊明去世后,沈约专门把他列入隐士传中,其实他有多重经历,不完全是一个隐士。他归隐前有十年做过各种官职。在刘裕、桓玄下分别做过官,如此超然的隐士,怎么会有这样的境遇呢。陶渊明的诗中有大量他任职的经历,艰辛的官场处事,这也是他想回到原来田园生活中的内在想法。

    从一些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想解甲归田的最初思想。沈约在“陶渊明传”中提到的“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我们也可以通过陶渊明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了解到他的艰苦的职业环境。“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紆。我行岂不遥,登陟千里余。目倦休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他反复思量和犹豫,转投到刘裕这边,离家非常遥远,此时看到鸟和水中鱼,触景生情,悔恨纠结,但他面对现实又必须委曲求全,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深深地埋藏起来。

    经过十年反复思考,他决定辞职回家了,但没工作,务农了,很陌生。于是他在诗里写的很多东西,而这些内容和他的内心世界往往被我们忽视了。所以也可以揣测他的田园生活其实是是非常辛苦的,而他也没有选择,所以他心里才非常坦然了,心灵上也宁静平和些了。

    陶渊明在《咏贫士》其七中就是这么表述的:“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另外陶渊明在《责子》这首诗也有他对儿子的不能走上仕途感到无奈的心里想法:“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状况。

    陶渊明归隐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平庸。他辞官后,生活是非常清贫的。他在《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中写道:“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他在《归园田居》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并没有像众多的知识分子那样,用清谈、纵欲、酗酒那样表达对社会不满,表现自己的清高,而是选择了回避、独处。回到田园,日复一日的耕作劳动,过着一种平静如水的生活。而过这种生活方式也是需要很强的韧性,这种韧性能使你在心灵中返璞归真,真正过着养身修心的生活。

    刘苏南

    2020年6月7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所理解的陶渊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xh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