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马拉松,这个非常有意思的词汇是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在简书群中听到别人提起的
在1天内,全程写42195个字。半程21098个字,统计字数不包括标点符号。无论用什么方式,键盘、语音输入法、速录机,达到一定字数算完成。用打的、用说的、用唱的,达到字数算完成,释放自己的写作潜力。
挑战时间:1天。1天内完成相关字数算挑战成功。(国庆期间选一天,给自己挑战的机会,失败算正常,成功了更好。)
—— 剑飞
平时自己在生活里就喜欢跑步,没事码码字,看到这个将马拉松这个原属于跑步领域的词和写作结合在了一起,一见钟情。
图自网络,侵删实际去年的写作马拉松我也参加了,也挑战了,不过,失败了…
去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准备不充分,没有充足的素材,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
二、纯手打,码字速度很慢。
幸运的是,今年很顺利,先说说结果,11个半小时码字44642(不含标点符号等),挑战成功~
第一部分 通关攻略总结
写作马拉松我觉得并非你之前没有码字就没法办到的,也不是你经常码字就一定能完成的,需要点技巧。这里就来小小总结下如何通关写作马拉松
1)提前收集素材
不管是半马的21098还是全马的42195,都不是一两个故事能撑起来的,拿我自己举例,一般一篇文章在1000-2000字左右,2-4小时能完成书写,排版,配图。
显然如果事先没有准备素材,边写边想,容易中途断掉,加上长时间写作时人会比较累和燥,由此可能导致放弃。
这次我准备的素材有两个
一个是我今年在6月份的和同事在台湾环岛骑行,单车环岛用了9天,游玩了4天,期间发生了非常多的人和事。在骑行回来之后,一直想要找时间记录这次的旅行,但是因为想到要写很久,就一直拖着没动。(感谢剑飞和羽青组织的这次写作马拉松,让我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了下来,否则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去写)
第二个素材是在知乎上看到的Steven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 ”的回答中提及的方法。将自己的一生强制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找出10件重要的事情,所以总共有80件事情,这80件事情都需要去回答3个问题。
1. 这个事件给你带来了哪些认知和想法上的变化?
2. 这个事件给你带来了哪些情感上的冲击或者影响?
3. 这个事件和现在的你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事件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
所以整个下来,你需要记录你人生关键的80件事情,回答240个问题,数量如此庞大,也算是一个可以写很久的素材了。
但实际在我早上10点开始挑战到晚上10点期间,台湾环岛骑行的话题一直没写完,所以个人成长史的部分没有动过。
虽然这次没有动笔写个人成长史,但我十分相信,在写完个人成长史回答完240个问题后,在脑海中应该能对成长建立起清晰的脉络,对自己为什么会成长未如今的性格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素材留着之后挑战,也分享给看到这篇文章的简友。
2)搭好整体的写作框架
写的过程中,如果写一点停下了想很久,又写一点又想很久,实际效率很低。
这时候就需要写一长段之前,先拟好几个点。
例如:
三、骑行第五天
· 台湾无处不在的寺庙
· 农村的午餐
· 意外的拉伤
· 湿疹
· 嘉义众多的空旅馆
· 闹鬼的房屋结构
这样集中时间先拟好这一长段需要写的重点后,之后就可以一直根据核心点输出,效率会高。
等这一长段写好后,再停下了想下一长段的框架,如此反复。
3)语音输入,手动修改,不理会排版,不配图
在已有框架的基础上,因为核心的点已经事前想好的,剩下的就是在基础上展开,将想表达的语音快速输入(讯飞神器)。
语音输入肯定会有很多的错别字,这时候手动修改下即可,我的建议是语音输入两三大段,然后再手动修改,并且修改过的时候,如果错别字不影响阅读或理解意思,不改!提高效率输出是重点。
排版和配图更不用说了,统统不考虑,只需要简单的分段分段再分段。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高效输出文字。
4)番茄工作法,耐心,耐心,还是耐心
写的过程中,写久了难免烦躁,需要耐心。
坚持不下去?想放松下?这时候就需要番茄工作法了,25分钟输出文字,5分钟休息下,再不断重复。心中想着,只有25分钟了,只要坚持25分钟后,我想刷朋友圈,想吃个东西,都有5分钟的奖励可以去做,坚持25分钟……只剩5分钟了,再坚持。
5)减少外界干扰
减少外界的干扰,认定只有一个目标——完成42195的输出。
写作当天,国庆节第三天,大家有比较有空,朋友说今晚一起聚餐吧,但是想想我去完聚餐回来,马拉松肯定写不完了,委婉的拒绝了。
此外,事前也和家人说要挑战,他们知道后,也就没有让我陪他们出去了。
第二部分 精彩片段分享
完整的台湾环岛骑行,先挖个坑待,我修改完错别字,配图及调整格式后,会在10月底放出,感兴趣的童鞋,欢迎关注我(朱利安←点击关注),你们的关注能让我更有动力发文~
1)第一天困难的骑行
接着骑行,一直骑到了桃园最西端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一整片的风车,有点小失望。后来才知道这里并不是好望角,真正的好望角需要再继续往下骑行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这段路并不近。于是,我们停下来休息了一下,骑行的难受,在第一天已经凸显出来了,炽热的太阳在天空炙烤着我们,我穿着短裤骑行,虽然在骑行前喷了防晒霜,但是防晒喷雾中油腻的感觉贴在脸上,再加上汗水,确实很不舒服!
另外,为了防尘,骑行的时候,骑行口罩必须戴着,这样的骑行口罩,也会影响你呼吸,很闷热。再加上骑行的时候,你的后座上是有一些行李的,整个行李有一定的负重,所以骑行起来的感觉并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我想因为是第一天的原因,并没有多在意,因为同事之前也跟我说了刚开始骑行了一两天会比较累,但是后来就会好很多。
停下来休息的时候,看了一下地图,实际上没有骑行很远,我记得昨晚在啊邱家的时候,我们贪心的说第一天可能要骑到台中吧,现在想想这个目标非常的“伟大”,伟大是带双引号的,因为,从桃园到台中应该有两百多公里,在一天内骑行完,除非是顺风,不然很达到,何况我们还是新手。
沿着61号公路继续南下骑行的时候,我们是没有目的地的骑行,想着能骑多远就骑多远,晚上的时候找一个落脚的地方住宿就可以了。现在看,这种想法很不好,因为它使得我们没有目标,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挫败感,容易放弃。因为你你没有一个目的地,那你就觉得哎呀,那要骑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我觉得这跟跑马拉松是相同的,如果你没有一个目标在那里的时候,那么你就会觉得这个路是无限的长的,但是人只要有一个目标,说我先跑500米,那么到500米那个标的时候,你会想我已经跑了500米,我今天要跑一千米,那么我还剩500米。
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当时没有想到,只是觉得,就奋力骑,一直往前骑就对了。在工作上,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你并不知道你的目标是什,只是觉得,对,我要拼命努力的工作,我要做到精疲力尽,那么可能就能拿到成就。
但是,事实并不是,你这是没有目标的在走,有目标的作法应该是你去制定一个计划,有个目标,然后你在这个目标前行过程中,你会发现你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这些事情有一些事对你目标有非常大影响的,有些对你目标无关紧要的,这时候事情的优先级就出来了,你要做的是先把优先级高的事情先做完,然后有剩余时间再去做优先级低的。如果你仅仅是觉得说我要精疲力尽的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不分主次先后的话,那么是错的,这样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花费的时间会更久,同时也更容易产生挫败。
之所以提到挫败,是因为我们在第一天骑行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逆风,一天骑了不到100公里。在我骑行之前,我对逆风是没有概念的,在来台湾之前,我仅仅看过一部和骑行相关的台湾电影,名字叫做《破风》
这部电影里面也讲述到了逆风,骑行的时候会很艰难,需要团队协作变换队形来节省体力。但是对逆风的感受,没有那种亲身体会你很难体会,当你前行的方向,有风吹过来的时候,你骑着单车,事实上是很难前进的,有时候虽然在前行,但比你走路还困难,风很大,你每踩一步都需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把车往前推走,这时候下来推车,可能更省力,也更轻松。
但是我自己本人是不太愿意放弃的,我一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都想着要克服它,所以即使逆风的时候,我还是努力的往前踩,但是那天刮的逆风是西南风,西南风朝着我们不断的吹,风速可能达到了三四十公里每小时,我记得我的码表上面显示的单车骑行前行的速度,一直维持在十公里每小时上下,有时候甚至降到六公里每小时,速度是非常的慢。
这种时候你内心就很崩溃,你觉得怎么会这么慢,每小时才6,7公里的话,那么你假设一天骑行五个小时,那么你才骑行了30公里,整个环岛,平均一天也要100多公里才行,才骑30公里,这么短的骑行公里数,怎么可能完成目标呢!?
2)无比重要的踏频
在骑行,也陆陆续续遇到了挺多同样过来环岛的人,或是骑行俱乐部的人,但是有一个很奇怪地方,他们和我同样是在逆风的条件下,但是他们骑行起来却相对轻松,好像能够克服阻力往前骑行样子。
我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而我的速度却如同蜗牛一样提不上去?
我后来自己思考,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我带的东西比较多,负重比较重的时候,我很难将速度提上去。第二个是我的踏频不对,我踏频处一个比较低的频率,当逆风强的时候,我把档位调到中档左右,但是很费力的去踩,速度只能到10左右,但这样子用力踩对于提高单车速度而言是无益的。
正确的做法是,当逆风出现的时候,能够将档位调的比较低一点,保持较高的踏频能够让车以一定的速度继续往前行。接着,当速度慢慢提上来的时候,或者逆风小的时候,提高你的档位,然后维持相应的踏频,速度又能接着往上提升;如果逆风加强了,或者上坡等情况,速度降下来是正常的,这时候需要调低档位,将踏频维持到和此前相同的位置。
为什么需要需要维持差不多的踏频?因为踏频是你在骑行时候频率,如果你能持续稳定的输出踏频,骑行的效率是最高的,找到自己身体舒适的踏频,能提高骑行的速度和节省体力,而速度或档位仅仅是为踏频而服务的。
所以骑行最重要的并不是速度,而是踏频,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踏频的话,那么速度也会有所保证。
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通过行者app的踏频训练器,听着滴滴滴的声音,我慢慢的找到了自己合适的踏频(后面爬山爬大长坡时,踏频训练器的滴滴声音更成为了敦促我前行的利器),在逆风的条件下,速度居然也能上到20多,比之前提升了一倍多。
我的踏频是比我同事高的(一般人好像在80-90之间),所以没办法,我需要骑行在他之前,因为如果我按照他的踏频骑行的时候,会导致我身体是不协调的反而我骑行会变得难受,每个人的踏频不尽相同。
3)回归本心,问问自己为了什么出发。
出发了太久,反而忘了出行的目的。
我现在回想起我当时出发目的,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想逃避,我想去寻求浮躁内心下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
如何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为什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内心很浮躁,我想着我毕业了,我不希望自己落后,我很燥,想迅速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样一段旅程去寻求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台湾骑行完了之后,我立刻得到答案了吗?没有,我并没有得到答案,反而和出发前相比更加的焦虑。因为觉得好像浪费了两周的时间,回来的时候同事比你多了两周的时间去完成他们的需求,而你浪费了两周的时间。
当初,选择去台湾骑行,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路接下来该往怎么走,所以我想我需要有一段时间来仔细的想一下,但是骑行过程中没有给我带来很多这方面的思考。并不像电影,出发前很懵逼的一个人,回来后你就突然大策大悟了,所向披靡,似乎电影都是这么演的,但现实却不是。
我认为这和疾病,和贫穷是一样的,患病和家道中落可能让你明白了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跟真的不比渡劫,并不是你一经历的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反而有时候你经历了之后,你就挺不过来了,留下满身创伤。
现在说那段时间没有任何收获那也不是,仔细观察的不同区域不同台湾人的生活,我是跳出了自己的生活圈,看到一些不同,明白了一些事情,例如在骑行过程中,我真的无限感慨人生其实是很奇妙的!
如果我出生在台湾的话,那么,我可能就会是一个骑着机车的少年,再好一点的话,车上可能还带着一个女朋友…而“机车”,“娱乐化的政治”,“抑扬顿挫的普通话”等都会成为我生活重要的组成成分,就这样以台湾人的方式度过我这一生。人出生在不同的地方,那么他的命运也会跟着千差万别,人生很奇妙,世界很神奇,我无限感慨这点。
虽然回来后没有立刻找到答案,但是当我激情褪去之后,两三个月后我反而慢慢感觉到我想要的是什么了!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现在的答案是,如果你要变得厉害的话,那么,一步一个脚印来,永远急不得,世界上是没有捷径。
是一句废话,各位看官可能觉得这人有病,假大空的话谁不会说呢?但真的不是,有些道理别人和你讲了几千几万遍,你都不会有感觉,只有自己想通了才会明白。
其实当时的我很浮躁,我希望寻找一个捷径,让自己能够快速的成长,所以我当时自己提出的问题——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本质是如何找到一条捷径,让自己快速成长?
有捷径吗?不好意思,真没有,不管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台湾,香港,或者大陆,你一定要付出之后才能有所收获,这个道理是永远不会变的。
真正的捷径是踏实下来,走好每一步,远比你花费精力去寻找各种各样的捷径走的更快,踏实的走反而才是真正的捷径。这和骑行时候踏频是一模一样的,维持稳定的踏频,一步步的往前走,反而是走的最快最省力的,而一心想着怎么调高档位,怎么关注速度,反而骑的更慢。
同时我在台湾骑行过程中学会的,设立总目标,拆分中目标,然后将每个中目标再拆分更小的更小目标,一步一步的踩去完成每个小目标,能让自己内心不那么焦虑,这是我学到的,也是整个台湾旅行下来,我觉得给我最大的收获。
只是收获并不是在我骑行的过程中我收获到的,而是在我回来后几个月,想想骑行时的目标和踏频之后慢慢明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