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作者: 王晶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10:28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鼎典美育的王晶老师,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经典的“棉花糖测试”。实验中,大人将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面前的盘子里有一粒棉花糖,在离开前告诉孩子:如果坚持(15分钟),等大人回来时还没吃掉棉花糖的话,他们会额外获得一颗糖的奖励;如果实在想吃,也可以立刻吃掉棉花糖。

    所有孩子里,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抵御住了诱惑。大约20年后,研究者调查了当年实验参与者的发展情况,发现当年成功抵御诱惑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业成绩、更高的学历、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自律性所体现出的专注、内在控制力和延迟满足能力,是一个获得更高成就的人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而幼年的自律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自律性。不同孩子的自律性是存在差异的。那么,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自律性呢?

    1、延迟满足的孩子自律性更好

    研究“棉花糖实验”的心理学家曾指出“资源匮乏的孩子自律性可能更弱”。是因为在这些孩子的生长环境中,没有那么多练习“延迟满足”的场景,因为对这些孩子来说,延迟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所以他们养成了抓住当下的习惯。而没有反复练习和实践,就不能拥有很好的自律性。相反那些从小获得更多资源的孩子,也有更多机会训练。

    我们看见,一些父母认为有添加剂的甜食对孩子身体健康不利,会要求孩子绝对不可以碰,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不碰甜食并非依赖于自律,而是自我压抑,自我压抑容易让人出现焦虑情绪,最终不得不向冲动妥协。于是,那些在父母面前自我压抑的孩子,当他们脱离父母的控制时,往往会更加放任自己,因为,长期的资源匮乏让他们没有得到“延迟满足”的训练,反倒让他们养成了及时行乐的心态。

    2、能为自己做主的孩子自律性更好

    能为自己做主的孩子是具备了自由意志的孩子。自由意志,指的是有行为选择的自由,行为是由自己的意志带来的。不相信自由意志的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先天或者外物决定的,自己不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掌控权,也无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容易不顾后果的放任自己,也更难做到自律。

    我曾听过一些家长诉苦:我每天都得守着我的孩子做作业,如果我不在他身边守着,他要么就是发呆,要么就去玩儿别的,总之,别指望他能在睡觉前完成家庭作业!

    我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更需要反省的是我们家长自己。一个孩子,只有在长期缺乏自主权的情况下,才会养成依赖型人格。在家长的包揽和控制下,孩子养成了凡事依靠别人做主的习惯,小到做作业,大到人生决策。

    3、有父母做榜样的孩子自律性更好

    研究发现,父母的自律能力差,会导致孩子的自律能力低。试想,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父母呵斥孩子赶紧去看书学习,孩子会怎么想?身教的效果永远大于言传,如果希望孩子具有良好的自律性,就要给他塑造一个利于自律性生长的家庭环境,也就是说,从我们自身做起。

    父母对孩子自律性的影响还体现在孩子安全感的获得上。一些实验表明,0-3岁时期安全感的得到与否能够预测个体6岁以后的自律性,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长大后自律。这一点不难理解,缺乏安全感的人是不自信的,对于长远的目标他们缺乏必要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意志力,只能着眼于当下,而一个自律性高的人,往往能够为了更长远的目标放弃眼前利益。

    针对以上影响孩子的自律性我给大家的解决办法是:

    1、让孩子学会自律,应该提供合理资源并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学会分配,让他得到充分的练习。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多吃甜食会带来什么后果,但可以品尝只要不过度,帮助孩子设定一些特殊日子用来品尝一些甜食,比如节庆日或者家庭冰淇淋日。

    2、我们理应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甚至,让孩子多多参与到家庭事务管理中,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由意志”,提供给孩子更多自己做主的机会。比如:每天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引导孩子按照事务优先排序法分配自己的时间;尽可能的从小事上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机会,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衣服等;在家庭决策上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他们有还不错的建议,不妨欣然采纳……

    3、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自律性,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并在孩子年幼时供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4两个实操小技巧

    最后,我们还有一些小技巧送给大家,家长可以用这些小技巧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律性。让孩子更顺利的实现自律性训练。

    1、注意力分配策略

    在“棉花糖测试”中,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好办法:“有策略的分配注意力”,比如有些孩子会遮住自己的眼睛,有些开始在房间里玩游戏,假装棉花糖不存在,他们把注意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中,暂时遗忘了棉花糖,由此成功的控制住了自己。相反,另一些孩子,一边死盯着棉花糖,一边不断告诫自己:“我不能吃,我不能吃。”结果,很快就失败了。

    所以,在孩子面对诱惑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引导他学会注意力分配策略。比如:当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学习时,尽可能的让他进入到安静环境中,并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收起来,能够帮助他集中精力;当孩子特别想要吃甜食时,我们可以引导他去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将注意力转移。多一些这样的训练后,孩子就能够掌握并开始自行使用这个策略,能有意识的让诱惑离开自己视线,从而进一步离开自己的思绪。

    2、让目标“可视化”并为孩子完成每一小步目标庆祝

    假设我们是马拉松赛跑的选手,当我们死盯着遥不可及的终点,会觉得这段路程十分艰难。但如果我们将当下目标设置为八千米,在抵达目标地时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稍作休息或补充水分,然后再继续完成下一阶段目标,这种方式反而能给人信心,让整个长跑过程显得更为轻松。

    孩子也一样,在面对一个长远的目标时,难免有畏难情绪,如果我们帮助其将长远的目标拆分,把分期目标的每一个方式和步骤做成计划,写下来,成为“可视化”目标,就可以减轻孩子的畏难情绪,让孩子有信心用意志力实现这些目标。当孩子完成一个阶段的目标后,需要庆祝哪怕是很小的成就,因为,庆祝这种仪式,其实就是一种“延迟的满足”,是对所付出的努力的一种肯定,本身就是“自律”的体现。其实,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能管得住自己。

    每当我们想对孩子大吼一声:“你怎么就这么控制不住自己呢?”,一定要先听听科学家的说法:掌管个体注意力、控制力的前额叶皮质是逐步发展的,它的发育将从孩子出生一直逐步持续到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也就是说,人的自律性是会随着年龄增长和大脑功能的完善而不断发展的。这说明孩子现阶段的自律性不高并不代表未来自律性差。

    也许,对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引导孩子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完善自己的机会,毕竟,我们也常常管不住自己,孩子,就像我们的另一个自己。(^_^)

    以上内容就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分享,希望能对我们的家长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聆听,鼎典美育让孩子拥有发现美和独立思考的品质!我是鼎典美育王晶老师,我们下次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xp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