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群里有老师说想去听悦悦的新课,本打算跟风凑个热闹,没想到组内的老师都到齐了,看来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揭开悦悦的神秘面纱了。
【还是熟悉的她】
实习的时候听过悦悦磨课,当时就觉得悦悦的课感超好,语言精简到位,讲解清晰细致。今天的课刚开始,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还是那个熟悉课感。30分钟的课堂,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说出的话都是对学生的准确指导评价,或是早已经想好的引导语言。假如我是一名学生,会觉得这个老师很干练,定对她产生信服感。
反观自己,其实一直想做一位语言精简,气场强大的老师,但就目前的课堂来说,是离这条路越来越远了。新的改变可能要从精简语言开始。
【对算式意义的处理】
11个小朋友,7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椅子够吗?还差几把椅子?
列示:11-7=4
和组内的老师一起讨论过从哪个角度跟学生讲算式的意义更好,我们的想法有三种:
1.从加减法的意义入手。
引导学生回忆“同类才能相加减”,再由学生自己讲述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事实证明,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知晓同类相加减,但讲不清数字的含义)
2.从问题入手。
当问题是“还差几把椅子?”则算式中的11表示11人所需的椅子数,7是已有的7把椅子,4是指还缺少的4把椅子。若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有椅子?”,那算式中的数字便指向人。(这样理解好像更能被小朋友接受,不过还需反复练习语言表达,从更多的练习题中反复设问,才能融会贯通)
3.从题干信息入手。
11个小朋友,每人一把椅子,则11个小朋友需要11把椅子,现在已经有了7把,还差几把椅子?个人感觉从这个角度切入会使孩子从题意到算式的理解更顺畅,仿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不过这种方式还没来得及进行实际操作,不知可行性如何。
这学期会经常和组里的老师们讨论知识点讲解的方式,虽然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也不知道哪种方式更好。但美好之处在于每次的讨论,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每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新的想法供大家参考,最后再勇敢的试误,这可能是我们组的独特之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