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可能》是由大脑教练吉姆·奎克所写。我们的头脑是我们积累的最大财富和资产。对于想要在学习中脱颖而出,打破思维惯性,加速自我发展的人来说,本书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指导作用。
哪些我们固守的‘常识’,在误导我们的成长?
①『知识不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虽然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并且广为传播,但是它其实是个舶来品。
这句话,首次出现在托马斯·霍布斯在1651年出版的《利维坦》这本书中。托马斯的来头并不小,他年轻时曾担任培根的秘书。
他在《利维坦》中用拉丁语写下了“知识就是力量”。
直到1655年,他在另外一本书《论物体》中详细阐述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观点。
但是,人们普遍对金句的偏爱,形成了对这句话断章取义式的理解。
在原书中,托马斯是这么说的:“获取知识的目的是获得力量;应用定理是为了构建难题。最后,全部思辨的目标乃在于践履某项活动,或是把事情办成”。
这下你该读懂了吧?
托马斯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他是说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践行某个活动,或者解决某个难题。换句话说,你所理解的“知识就是力量”是错的。
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它的作用是催化力量变大。
比如,你的眼前是一个柴火,而知识就是氧气。
氧气少了,你点燃的柴火会燃得很慢;氧气多了,你点燃的柴火才能有熊熊之势。
②『别人的声音不重要』
研究表明,小孩子的学习速度是最快的。
除了好奇,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或者说,他们对于“做错事”没有成年人的羞愧感。
比如,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孩子会多次跌倒,但是也会多次爬起来,绝不会觉得尴尬,他们满脑子只有学会走路这件事。
所以,你会发现每个孩子学会走路的方式都不同,有的扶着沙发走、有的拉着爸妈的裤子、有的在床上尝试站立、有的拉着小推车走、有的自己双手保持平衡颤颤巍巍地走……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难再保持这种开放的心态。
比如,我们学习歌唱时,一个音没唱好就会羞愧不已,很难继续拓展自己的声音变化,也很难发现自己声音的其它优势。
太在意别人的声音,是我们羞愧的主要原因。
想让自己有无限可能,你必须摆脱对他人批评的恐惧。在历史上,那些不理会周围负面声音的人,往往最后都迈向了成功,别管这个成功是大是小。
③『追求精准会让你陷入焦虑』
《万万没想到》系列影片中,主角王大锤的一句话,广为流传。
他说:“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这句话就是人们对成功的定义。
这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精准的追求。每一步都不能错,每件事都力求完美。
但是这只会让你陷入无尽的焦虑中,因为现实不是这样的。
你一定知道爱因斯坦。提到他,你可能脑子里都是才华横溢、智力非凡等溢美之词。
爱因斯坦声名显赫,所以大家觉得他极少犯错,可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学生,老师一度认为他无法达到平均水准;即便在他科研生涯的后期,爱因斯坦还犯了非常多的、简单的数学错误。比如计算与实验有关的时钟同步时,他用错了数据;为了确定液体黏度,在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计算时,他搞错了关系。
可是这些错误并不妨碍他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从来没人说他是个失败者。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人从未犯错,是因为他不曾尝试任何新鲜事物。”
错误跟失败没关系。
错误只说明你正在尝试新事物。
而追求精准,只能显示你正在走别人走过的路。
总结一下,学习上的无限可能,决定了你人生的无限可能。可是,如果你总沿着思维和观念里的老路走,那么你很难获得那些可能。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感 恩 随 喜 打 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