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使我自由”
前两天在知乎上有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说到:“你和董明珠差的或许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不禁失笑。当我再度回想起这句看似带着玩味的话题时。
“健康”一词在我脑中不断放大,再放大,方才幡然醒悟。对啊,优秀的人在精神饱满,状态最佳时工作效率也会持续飙升。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为何他们总能保持着精神饱满的状态?”
①规律的生活作息
谈起自律一词,我首先联想到的是村上春树的一本《当我谈起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在里面说道:“在我迄今为止维持的众多习惯中,跑步是最有益处的”。有一双合适自己双脚的鞋和一条跑道就可以动身奔跑,是最廉价的锻炼方式。不得不说村上是文学路上的长跑者,他从1982年开始每天早上坚持五点起床跑步和写作,甚至还是持续了20多年,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持之以恒,不乱节奏,不禁对他规律的生活作息所折服,始于才华,也始于毅力。应证了那句“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生活,你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不公呢?人一降生,生活就开始不公了,需要你自己一步一步去达到你要的顶端,所以,摆脱懒惰是一切的前提”我始终认为能坚持奔跑的人是最为勤奋的,那种超人的毅力需要我们去学习。所以,从今天开始,放下你抱在怀里的零食,改掉你熬夜刷剧的习惯,摆脱你身上散发的懒惰气息,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学习和锻炼是我们一辈子的课程,改变是从当下开始的,敢行动,梦想才生动。坚持下去,你会为自己感到震惊的。微小的累计,时间久了,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②缺少计划必定失败
在这个嘈杂的世界当中,你如果想屹立不倒不仅需要有庞大的知识量,前提是你要有坚定的目标。
目标–知识–归纳–演绎–稳定–可控–高效
“目标”是指路灯,是照亮你前行道路的工具。在做任何事情前首先一定要有目标,其次朝那个目标制定计划,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你会不会有时候突然发觉自己偏离了你的初衷?在往错误的方向前行,这时候你就需要重新审视你的目标了。我们往往有时候偏离了目标还不自知,是因为我们缺乏思考。在经常听到好友们吐槽工作上的不愉快,听到的很多都是因为事情干不完导致加班加点,整个人疲惫不堪。每次听之抱怨,我就付之一笑。我不相信没有干不完的工作,只相信有干不好的工作。我记忆深刻的是:前阵子我筹备了好久的计划准备前往厦门两日游,提前半月报了团,买各种物质所需,看似准备充分,可以说——万事俱备,只待假期的来临,遗憾的是假期那天领导忽然一通电话说要因货期的问题,需照常加班。那时手忙脚乱跟上级请假,却招到拒绝。如一盆冷水浇醒了我,我开始思考——“在遇上计划赶不上变化时,如何应付?”相信很多人都曾遇上这种情况,所以都变得不爱提前做规划。可是当我反之一想,如果我在做规划前先打听好公司的生产情况加已思量,或者提前告知领导说明情况,取得了领导的应允。会不会就不会耽误? “规划”在工作上更不容缺少,我不相信手忙脚乱可以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我们要习惯于做规划,这会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应对可能或者突发事件的产生。
③“由内而外思考,从模糊到清晰”
Why?(为什么) —How?(如何做)—What(做什么?)
“为什么”是该做的原因,“如何做”是对事情的分解,“做什么”才是行动
在工作上我们常会碰上难题,有时领导发配给你的任务,你措手不及,这时候你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就去行动而没有加已思考,往往会事半功倍。我们把以下案例注入这种思考模式,看下会不会目标明确而清晰了很多:你周遭的同事对你常常冷眼相待,你很苦恼,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我需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对我的态度有所改观?”这是大众的思考模式,这样思考会从清晰到模糊,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考模式,从为什么他们对我是这种态度?我如何做才能让他们改观对我的看法?然后再去行动。目标明显明确了许多,找到症结点,思考解决方案再行动。我们会轻松很多。人的思维逻辑往往一成不变,不想思考亦或者说是懒于思考,要让我们大脑经常处于思考模式,就要习惯用它去思考任何事情。时间久了,大脑遇上事件的产生会往往习惯先思考再行动。改变是从当下开始的,是那些微小的改变让我们越来越好。
愿你:在琐事缠绕的生活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千里之行始于跬步”每天设定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脚印去实现。
往期文章:“在职场需具备的技能”
“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莫言
你和金字塔尖的人差在哪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