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一刻都不停息,方芸该走了,她买好了返程的机票。
临行前,她把父亲的房间重新仔仔细细地打扫了一遍,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她特意保留了两件父亲的衣服,清洗干净后,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橱柜里。
父亲吃饭用的碗筷,喝水用的杯子,都被她清洗干净,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按照某些地方的习俗,或是某些人的讲究,一般去世的人的遗物,都会被家人毫无保留的丢弃。
一方面是怕睹物思人,另一方面是感觉人毕竟去世了,已经用不上了。
睹物思人是一种情感,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情感。

在时间这趟永不停息的列车上,有的人刚刚上来,有的人则恰好下车。
上来的人不知道怎么上来的,下去的人却很清楚是怎么下去的。
只有车上的人最糊涂,不知道自己如何上来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
对于新上来的人,他们欢喜不已。看到已下去的人,他们悲痛万分。
方芸现在已经度过了最为悲痛的时期,理智告诉她,她要把父亲所有的东西都保存好。
她要把父亲留下的这座房子,还有里边的东西,打造成她心里永远的历史博物馆。这是她对父亲唯一的纪念。

为父亲服务了一辈子的那把老式的藤椅,也被她擦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一尘不染。
她躺在藤椅上,闭上眼睛,仿佛像小时候躺在了父亲的怀里一样。那时父亲经常把她抱在怀里,一起躺在藤椅上悠哉悠哉。
时间过得飞快,她再也无法重温那段历史。藤椅依旧安然无恙地矗立在地上,尽管旧了些,却依然很结实。可惜它再也无法见到它的主人。
方芸从藤椅上站起来,走到父亲的遗像前,用一块干净的布擦了又擦。然后把遗像抱在胸前,抽泣起来。

好久好久,她才恢复了情绪,把遗像又放回原位。遗像中的父亲笑眯眯地看着他,嘴唇微微张开着,仿佛在告诉她:“芸啊,不要哭!”
方芸转过身,从茶几上拿起父亲的眼镜,慢慢地放到了父亲的遗像前。这副眼镜父亲也已经戴了好多年,修了好多次,可父亲一直不舍得换掉。
方芸重新环顾着这个让她成长,给了她温暖和幸福的家,如今却冷冷清清,空无一人。
收拾好一切,她轻轻地锁上房门。把自己曾经的快乐、痛苦和在这里生活的所有的点点滴滴都锁在了里面。

回到南方她工作的地方,回到她自己独居的小家。静静地躺在沙发上,满脑子都是对父亲的回忆。
她突然有一种感觉,她现在是一个孤儿了,一个彻彻底底的30岁的孤儿。
她现在无依无靠的同时也无牵无挂,但她不喜欢这种无牵无挂。她宁愿能用这种无牵无挂换回父母的生命,换来对他们的挂牵。
因为对她来说,牵挂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从现在开始已经远离她。
她真想用她的文笔记录一段历史,通过这段历史告诫人们: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每一个瞬间,珍爱和亲人在一起的每一段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