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06565/17ff8c38a89ba171.jpg)
我是韩荆,一位65后的资深文字爱好者,退休前为黄山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现为自由写作者,《齐帆齐微刊》签约作者,简书创作者,自媒体平台有今日头条、豆瓣、新浪博客,个人公众号(远野山泉有点田)。已与掌阅文化签订第一本电子书,即将在全网上架发行。非专业钢琴迷,每天运动,偶尔远游。深爱有温度的文字,现定居黄山。
我是2020年5月5日开始在简书更文,每天在齐帆齐写作群里的小程序打卡,到今天为止,几乎没有断更,但那时候没有参加简书的日更挑战,是后来才参加,到今天为止,简书正好日更180天,实际日更大约是230多天,累计37万字,在小程序打卡今天正好200天。
2020年6月1号,也就是在简书写了一个月后,获得了简书创作者标识。另外,同时经营的主要是今日头条,豆瓣,还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头条上有些几十万的爆款微头条,也是头条的黄山达人。
2020年10月份第三期学习班结业时,有幸被齐老师选中,成了《齐帆齐微刊》的签约作者,去年底12月份的时候,经齐老师推荐,我从自己积累的100多万字里精选了12万字的散文随笔合集,通过了掌阅文化平台的审核,正式合同已签订,很快就会在全网上架发行。
我是如何做到日更的?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说说我的写字经历,还有取得的一些小成绩。
我其实是一个很早混入网络世界"打酱油"的人,称不上真正写作者。
2007年就注册了新浪博客,2009年有幸成为新浪微博的第一批测试用户,刚有微博那会儿,真的是随时随地狂热地分享快乐,只不过是在办公室的PC端, 2016年11月注册微信公众号,2017年9月注册简书,2019年11月注册今日头条,2020年10月注册豆瓣。
在博客写的最久,那时是草根名博子版块的管理员,也是好几个圈子的管理员,也有自己的圈子。可能现的小伙伴听到这些都会觉得有些陌生了,因为这个时代是飞速迭代的,后浪不停地拍挤着前浪。
后来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几乎改变了世界,新浪博客有些版块不得不一再改版,后来一个个下线,我就转到了公众号,但公众号也没有好好经营,拿到原创标之后,感觉只发自己的日记没啥意思,也是三天二头开天窗,积累的粉丝差不多走光了。
我知道齐凡齐老师,是在2017年9月份,我刚注册简书,就发现了已经是简书签约作者的大咖红人齐老师,在自媒体一块名气很大,但没有深入了解过,只是默默关注着,偶尔看她的文章。
那时候的自己,只是一名最普通的文字爱好者,每天忙自己的工作,写文全凭心情,有感才发,忙时全丢一边,断续的让简书号“韩荆”经常“荒芜“着。
2020年上半年,大家都知道是疫情的原因,突然有了很多空闲时间,又想起了自己的自媒体阵地,又重新关注了齐帆齐老师,之后才开始经营简书和头条。
这回是认真的,报了齐老师的长期写作课,这份网络情缘算是续上了,有缘分的人,无论世界多大,兜兜转转,还是会相遇。
如何做到日更?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一句话:我提笔之前,总要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我想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如何写。
其实,也没特别的秘籍,我就是做了3件事:
01、不停地写写写。
齐老师在第一期学习班的课程中,就告诉我们,先完成,再完善。
只有极少数人一开始就一鸣惊人,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是有些人时间长一些,有些人可能会短一些。
只要你目标确定,方向正确,就算日进一步,也总有一天会达到。
像我就是从5月开始,到10月就看到有小花朵惊喜盛开了。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每天写,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什么时候写?
我都遇到过这些问题,那就一个个解决。
写什么——不给自己范围。
先开始可能写生活记录,情感记录,甚至流水帐。时间久了,就慢慢会有一些选择。
我们打卡的小伙伴也是比较有福气的,齐老师每周会给我们二个命题,那就有二天你不用想想写什么,就写命题。
我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在简书里追那些简书的前辈日更达人,比如我们的蒋坤元老师,他每天早凌晨3点钟之前就日更完成了,等你5、6点起来的时候,你看他们每天写什么,你也可以写同样的话题,你就当是高考命题作文一样,大家都写同一个题目,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这里还有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关系问题,除了有题目,有话题,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除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必须还要大量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必须得借助好这把梯子。
那些写作好的人,无一不是喜欢阅读的人。前几天分享老师潇湘清尘还给你们讲过的,关于阅读与写作,输入与输出的比例问题,差不多就是10:1的比例,这都是最少的。
我自己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读书笔记,电子书上看到好的句子,或有感触的话题,马上复制摘下来,放进简书私密或讯飞语记里,纸质书上的,就画线,在边页上写下当时的感悟或联想,有时候就把这些素材扩充成一篇文章。
怎么写——逻辑结构合理。
这不是一下子能做到的,我也并没有每篇文章都做的很好,需要不断刻意练习。但确是非常重要的。
前期日更的时候,列几个想表达的要点,顺着自己的思路先写下来,免得跑题太远,基本结构就是总分总格式,之后再修改,把那些与主题联系不紧密的文字取掉,这样每天练习,慢慢就会好一些。
第二点就是看别人的写的好的文章,折解,学习,模仿。
写多少——由少到多
简书的日更要求是100字,齐老师打卡文要求是1000字,我去年给自己的标准是1000字,今年大部分日更文是2000字以上,只要你写起来,感觉100个字太容易了,1000个字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了,像昨天我写的那篇日更文《人生下半场,钟情6件事》,写着写着就3000多字了,其实也还没有写完,本来准备今天接着写的,下午2点多临时接到齐齐老师通知,又加了今天这篇分享文字。
所以,还是要写起来,你的能量,一定超过你的想像。
什么时候写——因人而异
这个是要看各人的具体情况和时间管理方法。有人喜欢早上,有人觉得晚上安静,有的人只有某个时间段有空。
我也没有固定到一成不变的时间,基本上是下午写写,晚上修改,上传,有时候是晚上修改好,早上上传,也有时候因为有事情,耽误到0点前几分钟才上传的。
总之,就是当做每天应做的一件必须完成的事,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不给自己找借口的机会和理由,毫不客气断了自己不日更的退路。
02 摆正日更的心态
我要讲下心态问题,也有许多人说,不建议都去日更,因为如果仅仅为了日更而日更,文章的质量无法保证,有很多的文学大家,都不一定是日更。
但我也知道有许多人是日更的,像我知道的日更大作家,远的有林清玄老师,他在世的时候,每天都要写3-5千字,金庸老师,那时候在香港大公报上日更武侠小说,每天无数人追着看,现代近的就更多了,像连岳老师,每篇都是10万+的阅读量,就算他发一个节假日停更安排,都有10万+人看,还有我们熟悉的蒋老师也是日更好多年了,还有以写日出道的懂懂老师,一写就是16年,一年365天无休。
对于我们刚起步的小白,我采纳了那些建议我们日更的老师的建议。
我认为好处有4点:一是培养写字的习惯,二是掌握日更的节奏,三是有利于个人品牌的打造,四是增加粉丝读者的粘性。
这四点都很重要,每天写,每天发,每次有读者来访都有新内容呈上,不负如来不负卿!
直到写字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不靠坚持的习惯,成为精神的呼吸,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成为终生的陪伴。
要相信,你在哪里付出,时间就会在哪里给你回报。
03 有一个好的平台
比如简书平台,适合新人,也适合常年写作的人,这个平台有几个很受写作者好评的功能,比如字数统计,自动保存,还有私密等,还经常举办创作活动,写的好的还能被推荐上榜,得简书贝。
感谢简书好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