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六日,我向周老师请假一个月。理由:新工作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无暇顾及群里的信息及互动。
自此很少出现在群里,写作随心所欲,毕竟请假啦,不用交作业。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并不觉得这是借口。
已忘了周老师的叮嘱;更忘了,心理暗示的效果。
人呀,任何时候都会把事件做一个排序,优先考虑重要事件。时间不够,就会紧急安排重要事项。
写作之前,我已选择先顾好自己的生活,把工作安排妥当,再写作。
当写作摆在不重要的位置,写作时间自然会向后靠。
既然写作比不上工作,没有工作重要,时间肯定优先给工作。工作忙不完,我会加班加点完成。
可是写作就不一样了,不在重要位置,心里没有压力,想写就写,不想写也不会强迫自己。
回想六月份初进入书院,每天争分夺秒。早上五点半起床,写作;上班时同事聊天,我就趁这个间隙码字;下班时,都在思考遣词造句。
再回顾现在,每天睡到六点,还不愿意起床,无形中把写作的三十分钟给浪费了。
自己是真的没有时间写作吗?
不。
事实摆在眼前,不得不承认。所有原因都是自我设限,画地为牢。
同样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静迎每天坚持读书打卡、写作、 摘抄。她会写文、画画,还会录音,更重要的是样样精通,几乎无所不能。
惊叹她的才艺,羡慕她的自律,佩服她的安排,可望尘莫及。
每天,她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却谦虚又好学,真是让人又敬又爱,世间怎么有如此完美的女孩子。
很喜欢名句“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我甚至多次把这句话用到文章里,可现在发现并不是真的懂得这个道理。
当时仅仅是认同这个说法,当大家都在前进时,自己自然不好意思掉队,哪怕连滚带爬,都会跟着走,肯定比一个人坚持的时间长。
实际上,这只是片面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里,这种氛围中,思想产生地碰撞,发生的化学反应,接着会引起一系列的行为,这才是根本。
古代有孟母三迁,现代讲究圈子,再通俗点就是一个人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
我们总是喜欢期盼未来,其实未来的样子就是这一刻种下的果子。
打开手机前,我并没有想过写文章,动笔时,并不知道自要写什么。
但是当我开启写作这个动作,很多内容一股脑儿冒出来了,就像玩游戏打地鼠,按下这个,另一个又蹦出。
似乎有无数东西要写,可是在这之前,我还认为自己没时间写,还在好奇为什么大家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写出文章,而自己天天忙,抽不时间。
是的,从一开始我就给自己设定:“我很忙,没有时间写文章。”
开局已设定,就有一百个理由不写。这时,行动、思维都围绕设置展开,可我却毫无意识,还在纠结,在徘徊。
当读完舒姐姐《大师书院6:成长》,顿时明白,只有跳出限制,才不会局限眼前的选择。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