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母爱因为无私,因而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爱,是一切感情中最为神圣的。因而一个“无私的母亲”更贴近理想的一百分母亲。而现在我们经常在宣扬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这里的足够好有时会被戏称为“60分万岁”,因而在老一辈的妈妈们眼里,现在成为父母的这一辈孩子,太过自我,打折扣的母爱是一种自私的没长大自私死小孩表现。
所以我想试着和老一辈的妈妈们对一下话。自古以来我们仿佛一直就有这样一种信念:我有多爱我自己,我就有多不爱别人。因而自爱等于自私。
然而自爱与自私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一个真正自私的人是自恋的,他并不是过于爱自己,而是缺少自爱,咱们可以将这类人理解为千与千寻里面“无脸男”那般,内心极度缺乏爱,从他人身上攫取爱输送给自身,但实际上他没有能力爱自己,因而他憎恨自己,也不能爱他人。
那无私的母亲一定就是爱的全然给予者吗?“不为自己谋求任何东西”,“只为他人活着”,他自己却毫无幸福可言,她们将这种对生活的敌意隐藏了起来。从表面上我们似乎无法从任何角度对比加以诟病。但无私的本质在无私的母亲对孩子影响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她们的孩子常常是焦虑、紧张,他们害怕母亲的责难,更加不平等的是这种“无私”让他们无法批评他们的母亲。他们承担着不让母亲失望的义务,接受的是母亲在美德的掩护下厌烦生活的影响,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对生活充满了敌意。
在《圣经》中,应许之地(土地经常被用来象征母亲)被描述成“流奶与蜜之地”。“乳汁”是爱的第一方面的象征,它保护孩子的生存和成长。而“蜜”是灌输给孩子爱生命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活着是美好的,而提供“蜜”的前提则是这个母亲还必须是的愉快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