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说“妈妈”这个身份做得怎样,我给自己打90分。因为有值得肯定的用心,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
有学识上的短板,也有见识上的缺点。还有智慧和视野也远不够。
我应给她们托举的,还有更多。
打 分
如果问孩子们:给妈妈打几分?
我猜一定不低。
记得看过一段采访,逐一受访的妈妈们面对镜头,急切地表达着自己的付出和对小朋友的期盼。有了期盼,当然就有不满——妈妈给孩子们的打分都留有余地,几乎没有满分。
而轮到孩子们被采访呢?
所有要给妈妈打分的小朋友,好像都忘记了妈妈曾有的严厉批评,无一例外、毫不犹豫地分别都给妈妈高分,有的甚至超过了满分。这一切,让镜头外看着的妈妈们都很意外,全都湿了眼眶。
孩子们的爱
妹妹自己看书、看视频、看课堂讲解,自己整合纸质书籍、电子画面、音频信息等各种渠道,无师自通地认字学习。
姐姐把每天提前安排得明明白白、井井有条。
有时我在酝酿午睡,听到她俩和家人外出散步回家的声音。
听说雨挺凉风挺大。即便这样,从刚进门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到被提醒妈妈在午休后立刻噤声,我都能想见她俩在客厅里轻手轻脚地走路做事的模样。
前阵子胆结石发作,身体不适。晚上睡前,妹妹观察到我疲乏的神色,意识到了什么,紧靠着我,主动伸出柔嫩的小手专心为我揉腹,边揉边安慰:“妈妈,明天要是还疼,我还帮你揉!“
孩子们的话
复课前,姐姐除了安排满当的平日,每周日是给自己的休假日。在每个休闲周日里,可以全天放空,没有作业任务。
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妹妹往常的午睡时间也因晚起有了变化。每到午后,我从不催促,而是对她说:“自己先想一想,考虑完做好决定后,告诉妈妈就行。但决定后就不需要后悔哦。”
有时,早起的她在午后有点困乏,但钻在被子里挤在我身边,却还念叨:“妈妈,我不想闭上眼睛。”“妈妈,我不想睡。”
有时还要逗我:“妈妈,你要听长笑话还是短笑话?”
说着说着,她跌进了梦乡。
忙啊,忙
孩子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一应全需考虑;学习安排表上的不只是一排排文字,更是必须落实到每个细节的每项跟进和引领。
这半年来,几乎事事亲力亲为。每天忙啊忙,从天刚亮到灯熄将。
还记得5.18复课第一天,面对挚友的邀约,我斟酌再三,最终没有成行。因为希望这天能和复课的姐姐感同身受,全心陪伴。
复课前晚,我的梦里都是连续的雷雨天气。还梦到中午放学竟忘记去接,懊恼自责得无以复加,这情绪在梦里痴缠,像有一张重网,让我一时不能醒来。
辛苦是具体的,我不在乎。
作为父母,更应看到这些事情背后的意义:
作业因批改细致到位而常被作为模板的成果,这对于孩子,学到的既有知识,更有认真态度。
参加培训,不是为了答几道题,而是掌握“倚天屠龙记”,在未来的生活和交往中游刃有余。
是的,很忙,我常常忙到梦里都在思考计划:
早晨,必须早起才能有时间提前梳理安排全天事项。
白天,考虑姐姐的各项课程和妹妹的各项成长。
学习巩固消化,要在应对课程快节奏和作业微信布置的“信息洪流”基础上,让孩子增加独立性,逐步放手。
发 问
不止一个晚上,我忙于事务,无暇用完整时光陪妹妹。很多时候,她是自己听书、自己游戏。还有一天,她走到我身边拉起我的手,边说边摇晃,小身体也诉说着撒娇和不满:“妈妈,你今天还没有完整时间陪我呢。”
我挺不好意思的,内容苍白地辩解:“你在学英语和数学时,妈妈不是陪着你的吗?”
她思路很清晰:“我是说,除了学习,其他你单独陪我的时间很少。”
接着,更有“灵魂发问”:“妈妈,你爱我吗?”
未待我回答,电话来了。
而在我接电话的间隙里,我用余光看到她好像自己去厨房,拿杯子,拿勺子,叮叮当当地忙着。
电话结束,她已贴着我的脸在耳语:“妈妈,你是不是喜欢喝咖啡?”一转身,竟然为我端上了一杯自己冲调的咖啡!
吸铁石
因为每天早起,我中午通常需要一段。
有天,我午睡还未起时,听到妹妹要来房间里找我的声音。姐姐在身后赶来,搂着她肩膀,希望把她扭回客厅,不要打扰妈妈。
但妹妹也许是太想妈妈了,坚持要进来。我眯着眼睛,看俩人抿着嘴唇无声地挣扎,后来,见妹妹那么坚持,姐姐索性和妹妹一同呆在房间里,用手机软件背诵英语单词,而妹妹在一旁不出声儿地玩耍,仿佛只要和妈妈在同一空间,哪怕大家都安静,也是幸福满盈。
再后来,看到我醒了,她俩这才凑过来靠近,一左一右地躺在我身边,好像妈妈是吸铁石,释放着无形引力。
礼 物
每天忙碌,我没太多时间好好陪妹妹,心里有些愧疚。
有时,她走来唤我,小手温软地拉着我:“妈妈,你过来一下吧,我有东西要送给你!”
待走到她的小书桌旁,她神秘笑着,抬起头将一只信封递给我。
这是只粉色碎花小信封,正反面还贴着她心爱的贴纸。打开后,里面是精心修剪的一页小纸,上面是别人扶着她写的五个字:“妈妈我爱你!”
——没想到她在大人忙碌别处未曾注意时,自己完成了这份作品,要将这礼物情意真切送给妈妈!
“冷战”
相处有甜蜜,有偶尔的不快。
有一次,她在学口语,妈妈指出答题录音有错,不够精准。她不满答题被打断,很是生气,一直皱着眉头,不理我,不释怀。
我好说好歹,怎么解释都没用,也放弃了耐心和笑容。
于是,我俩“冷战”,一个在书桌,一个在沙发。
大概过了十分钟,我看书时,她从沙发拿来属于她的手掌大粉色小风扇,风向朝我,立在左边。过了会儿,像是不经意间又拿来自己的保温杯,放在右边,又走开了。全程没说一个字,背影却欲言又止,像是在告诉我什么。
我心里好暖,笑着搂过她。一切又如常了。
还有一次,我俩在儿童房的床上玩耍,聊着聊着,她嗔怪妈妈每晚陪她的时间比陪姐姐的时间要少。
我被冤枉,却怎么辩解都枉然。我俩又有几分钟不说话。
后来,她背对我坐着,一双小手却在背后组成了一个爱心,饱满地送给我。我不由得哈哈笑了。
妈妈愿意做“看见”的父母,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更看到内在的真实状态。看见她们小小心灵里,想接受的爱和想送出的爱。
临近傍晚,商店已经渐渐热闹起来,茶饮店前多了等候的路人,餐饮店也多了待开餐的顾客。下班的、赶路的人群渐渐聚集起来,形成了看得见的尘世和看不见的喧嚣。
——滴答的时间啊!
90分妈妈,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用最大的心力去倾心陪伴,去托举成就,不辜负她们的天赋和能力,也不辜负这一世情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