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个驴友突然找到我。
她说:可以帮忙给一个朋友写篇文章吗?
我说:乐意至极。
这个朋友叫荣浪,1983年生人。
他准备2019年1月1日从太原出发,徒步到罗马,此行12000余公里,计划用500天完成。
你看,一定会有人在做着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皮囊的折腾比起皮囊的安逸要有意义的多。
-/ 首先,这个人是谁?
如果你用搜索引擎的话,输入“荣浪”很容易就搜得到他的信息。
一个资深背包客。2002年徒步穿越古蜀道、2004年徒步穿越川藏线、2009年徒步穿越新藏线等地、2011年单车骑行亚洲7个国家…
一位著名摄影师。多次在北京、内蒙古、山西和山东等地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
一名学识性作家。出版过《山西会馆》、《忠义的资本》、画册《晋商会馆》等等,还曾被评为省内劳模,先后被山西卫视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过着很多人羡慕的既可朝九晚五又浪迹天涯的日子。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家名为“浪迹”的青旅客栈老板。我与他,便是相识于此。
-/ 然后,为什么要徒步罗马?
我曾问荣浪这个问题,他说想走这条路很久很久了。
从小来说,希望通过行走来得到自我方向的确定和自我价值的升华;从大来说,希望以民间使者的形象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民间层面的交流和重振过去晋人的辉煌。
另一个更高的角度而言,如果走完了这12000余公里的全程,将是近百年来中国人第一次完成的壮举,会被载入史册。
关于徒步罗马,其实还有一段这样的缘起。
在中国历史的尘烟中,曾有一位这样的人。他用14年的时间,从陆路出发,经西域到天竺,游历三十余国后从海路返回中国,撰写了一带一路的游记。他叫法显(334 -420年),被鲁迅誉为“中华名族脊梁”,同样是一位山西人。
历史虽早已过去,但精神却得以传承,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徒步罗马的这个想法。
-/ 最后,旅行是发现更大的世界还是认识自己?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有些人旅行是为了看见更多未知的世界,有些人旅行是为了更清晰的认识自己,那么,他呢?
一趟远行,并非说走就走,尤其是徒步到罗马,这件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在与荣浪沟通时问他:会有什么后顾之忧吗?
他说:当然。
路程的距离与所需的花费都很难控制,另外还有其它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
我问他,没有尝试拉商业赞助吗?
他说:没。
并非排斥商业化,只是希望做这件事情可以更纯粹 更自由,不必有外来的压力,得到个人的觉醒。
我是在去年12月去西北旅行,到达太原时入住浪迹认识的浪哥/荣浪,他话不多,给人一种很沉稳,甚至有些冷淡的感觉。
于我而言,旅行是为了在这宽阔的世界里让渺小的自己寻找一些价值。有首歌这样唱“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没人记得你的模样”,于荣浪而言,旅行也是一场发现未知的过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当你走在了路上,接触的每一个人,每一张脸,就变得既陌生又熟悉。
因为彼此初识,也可能就此别过,所以少了虚伪,多了真诚。这或许,就是旅行迷人的地方。
-/ 太原—罗马
如果做一件事情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便应该带给更多人。
这次的徒步将会有三个起点,从太原先到达大同,洛阳和西安,然后出发去罗马。
相比过去,这次的徒步会通过直播、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分享互动,沿途到重要城市会举办一带一路徒步演讲,让更多人看见未知的世界,持续成长。
本次徒步,除了个人的发声,还将会有腾讯新闻、海外网、中新社等网络媒体的跟踪报道,传播此行的价值。
在各种为了夺人眼球和为了变现而旅行的时代,通过徒步去传输文化的旅行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一个人去做的一件事,但却是能为一群人,甚至几个国家带来收获的一个壮举。
从太原到罗马,很远;
从这里到那里,很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