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热搜里面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
"不会删朋友圈的姑娘"
不会删朋友圈的姑娘,一定是一个很酷的人,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删除了你发的朋友圈 ?
我最喜爱的一个回答是:
"我经常删朋友圈不是什么强迫症,而是留下来的是我想给你看到的那一面。"
这样一句话,让我深思了许久。
我深知自己在生活里是个小气人,做事小心翼翼,内心细腻敏感,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尽可能的想把自己最好的那一面留给别人。
不够大方、不够随性、不够坦荡已成为我朋友圈最贴切的标签。
但凡看过我朋友圈的人,会察觉到我的大部分动态都是关于音乐分享,文章转载之类题材,鲜少有带个人情感色彩,给人的感觉也还算是文艺清新。
但熟络我的人肯定知道我是个情感丰富,爱分享自己状态的人,只是大部分时间的朋友圈或是编辑好了文字,挑选好了图片,但瞻前顾后不敢发;
或是发出去后,不过几分钟发觉动态显得多余,怕被人看穿了心思,之后又重新撤回;
或是隔了好几个钟头,点开微信,本以为自己可以获得慢慢的赞,但发现里面回复点赞的人寥寥无几,很是失望乏味,索性就删掉了,就当没发生过一样。
像我这样隔三差五整理朋友圈的人、像我这样把显示动态设置成三天可见的人、像我这样发一条朋友圈需要思前顾后的人、像我这样爱删朋友圈的人,你还见过多少人?
可是,对于那些随时随刻能把自己的酸甜苦辣分享在朋友圈的人,我还很是佩服的,佩服他们的不做作,佩服他们率真,佩服他们无所畏惧。
他们活在自己的国王里,纵横跋扈,从不在意别人对自己评价,也从不担心自己崩溃的情绪被人一眼看穿,更不害怕被别人说是矫情。
开心了,发个朋友圈,庆祝下;不开心了,发个状态,宣泄下,从不拿别人的喜怒哀乐填充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样的他们和我刚进大学时的状态很相像,一天能发好几条,隔几个小时就发一条,内容都特别琐碎,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者小情绪。
早上起来,白雾茫茫,天空仍然呈现出黎明时分的苍白,可爱的人们已经各行忙碌起来,矫情的我要发一条“在你看不到的早晨里,别人正在艰苦的奋斗,你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起太早”。
中午吃饭,人山人海,食堂的阿姨大叔们争相吆喝,提着上了完课的疲惫身子,挤在长长列队的人群中,无奈的我要发一条"这个年代,吃饭都跟赶集一样,你不拼命往前冲,最好的位置被别人先行占据,剩给你的就只有被动的等待"。
晚上寝室,欢声笑语,兴奋的室友们似乎总是有聊不完的娱乐八卦,到了深夜,仍不见有散场的意思,心累的我要发一条"生而为人,何必互相惊扰,就不能自觉的关心下他人的感受吗?"
发了还不算完,隔一会就拿出手机戳进空间去看看,都谁谁评论了我,还有哪几个好朋友没有给我点赞,评论一条条回复,遇到说得上话的朋友还会在状态下方的评论里聊起天来。
现在的我,出了社会,进入了集体,工作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来表层和功利化。
我们所有的社交网都留在了微信上,那里不但有父母亲人,还有同学同事朋友老板和陌生人。
再加之,现在人和人之间的认识仅限于微信,朋友圈的状态就成为了一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品性修养的无形标签。
于是,我发朋友圈变得小心翼翼,什么动态不能让爸妈看到,什么动态不能让同事老板看到,什么动态不能让以前的老同学看到。我们都要一一思索后,小心地分好分组,屏蔽掉这个,屏蔽掉那个。
现在,发一条朋友圈比当初写篇作文都还要复杂,需要字句斟酌,掂量发的内容是否太过于负能量,或是过于炫耀,又或是无形中透漏着平庸无为。
久而久之,我干脆在朋友圈里戒掉了情绪,即便偶尔特别难过想要发朋友圈,也都会发完就删掉,好像发出去的那一刻就发泄完了情绪,也解了气,删掉了就不用再想着发了。
即使这样,我还是很羡慕那些朋友圈一天发个没完的人,不管他们年岁几何,他们在心理上都还只是个孩子,他们还年轻,那么热烈,而我们早已长大,成熟,渐渐老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