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的成本有多低?这是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的。
比如牛肉的价格,我们一般在菜市场买的牛肉是四五十一斤,也就是七八十一公斤,但国外海运过来的牛肉进到餐厅里,可以低到20块钱一斤。这种大宗商品的海运成本,平摊到每斤牛肉上的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我估计平摊下来,一斤进口牛肉的运输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
就在于海运货轮太大了,运输效率太高了。一搜大型集装箱货轮,可以装2万个集装箱,你想想一个集装箱可以装多少牛肉?这是什么效率?没有任何铁路、河运和公路运输能媲美。
就连美国这样有密西西比河的国家,当然密西西比河是纵向的,但是他的公路体系和铁路体系其实100年前就很完善了,即使如此,美国的大宗商品,宁愿走巴拿巴运河走海运,也不愿意走内陆的铁路和公路系统。就是因为成本。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闭关锁国的,几乎不发展海运。但其实清朝的时候曾经短暂的用过海运,用来把物资从南往北运,结果发现运输成本比用京杭大运河低的多得多,非常有利于经济效率。
当时的好几个大臣也上书要求开放海运,一旦开放海运,内陆的官员盘剥运输贸易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因此当时很多官员出于自己的利益反对开放海关。反正就是各种保守,最后还是决定不开放海运,继续用低效率的运输方式。
然后清朝就玩完了。
一个历史常识是——中国历史上的海关,其实是英国人建立的。清朝的时候,中国人压根不知道海关是啥,也不知道怎么弄。随着鸦片战争输了,国外要求用关税去抵押还钱,直接就把海关建立起来了,清朝的时候,海关一直都是外国人把持的。
政治的竞争最后其实就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其实最后就是商业效率的竞争,商业效率的竞争其实最后就是运输效率的竞争。而没有任何一种大规模运输模式的效率能比得过海运。
关于输运效率问题,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公路的运输效率是远高于铁路的。一般是海运>河运>公路>铁路。铁路是运输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方式。
但是由于河运的限制太高,且铁路公路系统分流了太多的货物中转,导致当代内陆河港城市的地位急剧衰落。当年的武汉是可以和上海比肩的超级大都会——俗称大武汉。现在则暂时成为了一个二线城市。
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其实就是传统的二线城市。换了个更好听的名字而已。中国只有4个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就是北上广深,还可以把中国香港加上。其中有3个在广东的大湾区。
英国自从找到了海运这个运输模式以后,就打开了财富密码。从一个弹丸小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但是河运的主要问题是——灵活性不够,触达率不好,需要修运河,这个成本实在太高。
铁路的问题本质上也是这样,他的灵活性不好,单列规模太小。因此只有在进行两个固定的点之间的专列运输的时候,才有一定的效率。比如大秦煤运铁路,就是专门运煤的。而且会和客运什么的抢轨道。
另外就是,铁路对物品的形状、大小、状态要求很高。
公路其实是内陆的主要运输方式,我们国家内陆运输70%靠公路。公路很灵活,虽然每辆车的量不大,但是胜在人多,蚂蚁搬家,而且够灵活。
海运就是规模太大了。规模一上来,成本立马疯狂降低。所以任何大宗商品,不管是芯片还是大豆,不管是汽车还是牛肉,不管是金融中心还是经济中心,最后都一定会跑到沿海的大港口上去。
这对我们的启发就是——一定要去有大港口的地方工作。比如上海、深圳、广州、宁波。其中宁波作为全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拥有一年能作业350天的不冻深水良港,滋养出商界闻名的宁波帮,其港口城市的强大优势和动能毋庸置疑。
当然可能很多人会较真,说天津、大连、青岛这样的北方大型海港城市似乎发展的也不怎么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思考方式,这几个大港口虽然比不上南方大港,但在北方也绝对是明星城市,吸纳了整个北方的资源。
大部分北方城市的衰落,一个是北方整体浓厚的官僚主义氛围,一个是北方整体的人口塌陷造成的经济衰落,东北的生育率甚至已经比世界最低生育率还低了。
以前的深圳其实是惠州的一部分。头部效应在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不仅仅是大型海港,而且可以江湖联运。国内运力最大的两条河,一个是长江,一个就是珠江,不仅能江河联运,就连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枢纽的顶级节点城市,也早已转移到这些城市。
改革开放后,沿江城市衰落过好一阵子,叫“沿海击败沿江”,因为国家要先发展沿海城市轻工业,积累外贸资金,在1980-90年代,重点发展深圳,带动珠三角的发展,进入2000年后,重点发展上海,带动长三角的发展。
如果你是一个做生意的人,无论你是做出口还是进口,除了长三角和珠三角能够有效降低你的成本,还有哪里可以呢?
对沿海城市来说,港口往往是城市经济的驱动点,包括国外也是如此,我们不管是想要赚钱的机会,还是买房要赚钱,其实都是寻找能享受城市发展红利的城市。时间拉长了看,港口城市的涨幅确实强于内陆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