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太美了,每一个时代都留有精华。对于诗的态度是:“尽量享受。”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种文字,只要有基本工具,就享受吧!如果我们不拒绝诗,诗就绝对不会闭门不见我们,因为诗意就像空气一样,总是环绕在生活的四周,不相信,去看看有多少古今中外的名诗只是取材于小事、微感或某种熟悉的景物。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杜甫
稚子牵衣问,归家何太迟?——杜牧
青山修竹矮篱笆,仿佛林泉隐者家。——缪鉴
中国有那么多诗词,很多时候我们却不让孩子用自己现有的文字能力先去亲近读得来的诗,而后渐渐进入规模较大,或人生经验深厚一点才能体会的作品,总是一定要把记得某些“名诗”作为读诗的目标。
最近看到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在硬背《长恨歌》,因为是毫无感觉也不甚理解地硬记,所以背来背去就永远是前十几句最熟。这样的苦功倒不必白费,如果用同样的时间多背一点短诗,也许不只更享受,长大多少也记得了一点。主张让孩子们先享受铭刻在心的美好,能不借眼睛便朗朗上口、携带于心多快乐!
喜欢读诗,独乐或共享都好。无论哪一国的诗,我们都应该欢迎它们进入我们的生活,尽情享受!
诗是浓缩的语言,代替我们说出一时无法言传的心情。比如说,远道访友欲归,朋友盛情相送时,会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总被工作赶得天昏地暗时,元好问的“几时不属鸡声管,睡彻东窗日影偏”最宜自嘲。
无论是情、是景、是物,诗中有许多与我们相同的情怀,但诗人却用了精美的语言替我们说出同样的经验。如果没有诗,我的感动也许是一样的,却少了同样情感中的一个朋友。
诗是千年万代的生活知己,是我生活中随时可享,最精致愉快的微型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