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低代码是指所有可以帮助缺乏编程基础的开发者快速完成软件开发的技术和工具。Gartner认为,低代码主要有以下几个主流分支:
1. LCAP 低代码开发平台:狭义的低代码,属于“万金油”类产品,可用来开发包含前端和后端的应用(应用范围广,技术门槛高,国内厂商较少)
2. No Code 无代码开发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一种,不提供或者仅支持非常有限的编程扩展能力,一般仅用来开发内部管理或市场营销类表单(应用场景有限,技术门槛低,国内产品众多)
3. MXDP 多重体验开发平台:快速开发跨平台APP的工具,突出前端开发能力,一般用来开发多平台/多终端应用(应用成本高,本土化要求高,国内很少见)
4. iBPMS 智能业务流程管理套件:整合了AI等技术的BPM系统,突出后端流程定义和数据整合能力,一般用于解决大型企业的跨系统业务流程(应用成本高,技术门槛高,国内厂家较少)
下面这张图是Gartner提供的低代码决策树,清楚的展示各分支的差异,让您轻松看懂该如何在LCAP、No-Code、iBPMS和MXDP中选出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案。
低代码技术决策树基于这张决策树,我来做一些翻译和补充:
1. 首先通过业务场景和团队构成,判断是否需要引入专业开发者(通常等同于是否为核心业务系统,专业开发者大多负责解决系统集成和性能调优等场景):如结果为“否”,那么No-Code是惟一的选项,如果No-Code无法满足需求,则需要考虑外包开发等其他方案(不在本决策树范围内)
2. 如需专业开发人员介入,根据用户需求,判断是否需要更高用户体验要求(包含样式和交互)的多终端APP:如选择为“是”,则选择MXDP(Multiexperience development platforms)类产品,进行前台界面的定制化开发,后台沿用既有的服务,或配合使用其他方案(如LCAP、iBPMS等)开发后端/中台服务
3. 如对用户体验要求不是非常高,则参考业务流程的特点,继续决策是否有经常有需要频繁变化或非常复杂的业务需求(尤其需要支持用户像操作OA一样在前台调整流程,或涉及跨系统的关联流程等):如选择为“是”,则建议选型BPM平台为主 + MXDP类型产品进行前端辅助构建的方式;如为“否”,则选择LCAP。
LCAP、iBPMS、MXDP市场有重叠,即一个款产品可能同时具备多种身份。如来自老牌开发工具厂商的活字格定位于LCAP,但同时具备MXDP的跨平台(Android、iOS、微信、钉钉等)移动端开发能力;BPMS的领导者K2,也提供了低代码开发业务逻辑的能力,被看做LCAP也不为过。
原文:https://www.gartner.com/doc/reprints?id=1-6IJBUFN&ct=190411&st=s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