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乱翻书2203《历史的正面与侧面》

乱翻书2203《历史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01-11 10:03 被阅读0次

乱翻书2203《历史的正面与侧面》

1、公元前110年,司马迁从四川奉使回来,这时汉武帝正要东封泰山,司马谈是太史令,照例是应该从行的。不料生了重病,留在洛阳。司马迁回到洛阳见了父亲,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哭着说:我的祖先是周朝的史官,远祖专管天文历法,很有名气。后来中间衰落了。你如能够再做太史令,那就可以继承祖先的事业了。我死后,你一定会做太史令的!做了太史令,不要忘了我想要讨论、著作的事。做一个好儿子,首先是对父母好,其次是对君主好,但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堂堂的人,能够站得住。要做好事情,使声名传到后代,使人们知道这是他父母的好教育,这是最大的孝。人们都在歌颂周公,因为他做了好事,表达了他先人的成就。以后到孔子,论《诗》《书》,作《春秋》,讲学问的人到现在还以他为榜样。孔子死后四百多年了,各国互相兼并,历史也没有人记载了。现在汉朝建立,全国统一,有多少应该记载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啊!我做太史令多年,可是没有着手做,让国家的历史断绝了,我非常着急,恐慌,你要记住这件事才好!司马迁低头流泪,对父亲说:儿子虽然不成才,一定要把祖先和你所谈论的记录下来,不让它有一点遗漏。他对父亲立下了编写国家历史的庄严誓言。

2、司马迁自己说写这部书是述而非作,其实是以述兼作的。

3、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祥,河南缘氏(今河南偃师市)人。少年时家庭贫困,二哥长捷法师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把他带在身边,诵习经典。十三岁这一年隋朝政府在洛阳度僧,名额很少,学的经多来考试的有好几百人,他学的经少,站在门外很羡慕,刚巧被考试官看见,一谈话,发现他有志气,聪敏,便录取了,出了家。

净土寺有位景法师讲《涅梁经》,玄奘跟着学习,连吃饭、睡眠都忘记了。又跟严法师学《摄大乘论》,越学越喜欢,听一遍就差不多记得,再读一遍,就完全掌握了。老师叫他上讲台复讲,讲得抑扬流畅,大家都很佩服。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玄樊译出经论七十四部,总共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就译书的数量说不只是空前的,在他以后的翻译家,也很少有人能够相比。

玄柴用一生的力量学习和介绍佛教哲学思想和语言文字学、逻辑学等学问。他在取经以前,用十七年的时间,奔走各地,求师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学习梵文,排除语文隔阖的障碍。在这个基础上,发现了经论中许多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提高知识、学术水平,下决心去取经。在出国往返的十七年中,克服了一切困难,到处努力学习,勤学勤问,解决了疑难,求得了新知识,发表了独创性的学术论文,取得了国际上学术界的崇高地位,为祖国争取了荣誉。取了经回国以后,又以二十年的时间专心一意做翻译工作,就质量数量说都达到很高的水平。通过他的努力,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对哲学、语言文字学、逻辑学、文学各方面都起了有益的作用。此外,他的游记《大唐西域记》翔实地记录了经行各国的各种情况,对研究这个时期我国新疆境内各民族和葱岭以西诸国的历史、地理、物产、交通、宗教信仰,等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是他又一方面的贡献。

4、武则天在杀裴炎、程务挺,平定徐敬业以后,曾经召集群臣讲过一次话,这番话实质上是对她自己的评价。她说:“朕辅先帝逾三十年,忧劳天下。爵位富贵,朕所与也。天下安仗,朕所养也。先帝弃群臣以社稷为托,不敢爱身而知爱人。今为戎首者皆将相大臣,何见负之谜乎? 且受遗老臣仇扈难制,有若裴炎乎?世将种,能合亡命,有若徐敬业乎?宿将善战有若程务挺乎?彼皆人豪,朕能戳之。公等才能过彼,则予为之,不然,谨以事朕,无自悔也!”这番话明朝末年人李赞逐段加以批点,“忧劳天下”,批“真”!“天下安侠,朕所养也”,批“真”!“不敢爱身而知爱人”,批“真”!从当时情况看来,武则天这段话确如李卓吾所批的都是真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乱翻书2203《历史的正面与侧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rb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