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写作的沉浸,我逐渐有了一个体会,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符合作者当下的心境。
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有的时候,面临大众都在追随潮流的东西时,心里是有过涟漪的。但掉过头想想,从众的话是否符合心底的预期。
以前看《水浒后传》的时候,看到剧里的岳飞在风波亭用毛笔飞快地书写了《满江红》。当时皇帝下了十二道金牌让他班师。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词书写的豪气。没有明白当时的岳元帅是多么的无奈。(从剧情分析,没紧连历史)。
同样的在悲壮心境下写作的人还有文天祥,南宋王朝最后的有气节文臣,面临蒙古人的高官许诺丝毫不动心。被俘虏后留下的那首《过伶仃洋》的最后两句诗依然为世人熟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清照的一首诗我也很喜欢:
君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是在遭遇到与项羽有关的事情,有感而作。最后两句鲜明的表达了对项羽的赏欣。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只能是成王败寇。
晚清时的谭嗣同,在监狱里留下了两句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成为改革流血牺牲第一人的证明。这种舍己为国,变法图强的精神激励了近代的不少有志青年。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出自 现代⋅ 汪精卫 的《 慷慨篇 》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这首诗是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后,在狱中所作。看得出来当时他还是意气风发的,只不过后来抵不过日本人的糖衣炮弹,沦为了臭名远扬的大汉奸,真是可悲可叹。
好的作品,就是能够表述出当下的心境,也要看当时所处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