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组织营销绕不开的“乡土中国”

组织营销绕不开的“乡土中国”

作者: 暉哥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20:09 被阅读0次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前面两期作业,我们一直都在研究政治、历史这个宏大的话题之下,制度的问题、管理层的角色,这些貌似“高大上”的话题,如同登高望远,让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大地。仿佛白云天际,阡陌纵横都在眼底。

        如果说前二者的阅读习惯,培养的是我们思维的高度,那么本期作业,重点在于帮助大家平铺思维,回到“底层”来看待中国社会和周边环境。

        社会学存在的价值,在于始终都在研究:一个人是如何受到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影响而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受到环境和周围舆论、社会评价以及他所在的地域文化、社团文化塑造。

        对于我们大家来说,组织营销关注的,不仅仅是组织中的“关键人物”,而且需要理解:组织决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博弈——其原有的文化象暗流涌动一般,存在于组织的血液中,甚至连其中的每个人都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很多思考和选择,其实不经意间已经被塑造过了。

        这就需要我们从大的方面了解:我们所处的城市和地区,我们服务的对象,具有什么样共性的认识——我们以为的“约定俗成”,其实正好是大家的文化默契。

      对这种默契的解读,让我们能够找到:解读一个组织,该如何关注它的文化特征;解读一个大客户,该如何通过他的早年经历和地域文化入手。

      社会学也给了我们自我反思的机会:人很容易把自身的认知水平视为人类认知的制高点,喜欢俯瞰他人。

        由此,也容易产生地域文化的自傲心理,延展开来,会成为自身所处的民族、国家文化的拥趸,一叶障目而不见森林。

      恰恰是这种所谓“民族自豪感”,这种“故乡情结”会成为最大的障碍,阻止我们用批判的目光去反思,用他者的视角来冷静分析自己的处境。

        而失去了他者的视角,最容易局限一个人的格局。容易让人在小环境中自我消磨,和认知水平、格局视野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的人进行对比,滋生窃喜和骄纵,忘却初心。

      社会学开拓的是“行万里路”的学习法门,让我们不仅仅脚步走出去,心灵也敞开向上,抱着好奇心和谦卑心去触碰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和历史,在寻找他人的路上遇到未知的自己。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成书于1947年,再版于1984年。中间间隔37年,用先生自己的话说,“以我现有的水平来说,还是认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没有现实的意义。”

      如今是2018年,不仅离成书年代久远,而且,先生过世已然13年。但是重读大师小书,仍然有诸多观点和实践,对今天的社会有着许多的启发。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者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这种特具的体系,也就是特具的社会结构,它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领域。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将引起差序格局、道德观念、社会秩序、社会制度、权力类别等等的不同。

      如果大家有机会把中国社会结构剖析透了,对中国社会的性质、特征、变迁、和人际关系、互动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就能够洞若观火。

        表面上看起来,中国将近100年的发展,已经甩掉了积弱积贫的形象,已经在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各个方面,远远超越百年前。

        但是骨子里,意识形态的东西,国民的自我认同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相应的飞跃。诚如巴尔扎克所言:暴发户只需要一夜,培养一个贵族却需要至少三代人的努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意识中,仍然有着百年前农民的观念,安土重迁,看中社会关系,亲疏有别,仍然不经意地把“衣锦还乡”变形为“人生赢家”作为一种人生理想。

        同样一个组织,也习惯性地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小帮派,习惯于注重尊卑有序,习惯于亲疏有别。这没有什么好惊讶的,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农业经济培养出来的乡土思维模式,哪怕我们早就离开土地,也不能在几代人中改变的潜意识。

        那么,组织营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术”的层面的行为,而是可以“道生一,一生二”,用以指导和帮助自己所在的团队,来进行观察和分析。

      当然,我更希望的是,在眼下的工作之外,大家能够像我一样,从中感受到社会学的城堡吊桥落下,城门洞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轰然天造,成为我们生命中另一种体验。

      所谓“君子不器”——在我们身为管理层,身为银行行长的社会角色之外,能够作为一个人,体验自我提升,自我造就的美好感受。

      读懂别人,从来都是读懂自己的路径。

      本期作业,要求你购买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只需要阅读《乡土本色》和《差序格局》两篇就可以。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理解,我为大家找到的阅读材料,是:《乡⼟中国⼀一个观察者的思考》,旨在给大家一些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书精义。

        在完成阅读之后,你需要挑选出最近两年来,你最希望拿下的一个大客户——可以是一个组织中的关键人物,也可以因为不能确定最关键的人物,而锁定的几个人物,进行分析:

1、简单描述这个客户的基本情况,以及工作难点在哪里。

2、针对该客户,分析其所在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对该客户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乡土中国》中你所领悟到的内容,提出可行性的思路。列举至少3条,并给出理由。

4、字数500以上,2000以下。

      本次作业之后,我们的“四大支柱”学科阅读,也就告一段落了。陪伴大家构建的管理者3D思维体系建设,却刚刚打了一个地基。

      希望抛砖引玉,启动每一位同学就此搭建自己的雄浑建筑,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塑造自己的管理风格。

      最后一期作业,我们将回到哲学的话题上来。

      以上。

相关文章

  • 组织营销绕不开的“乡土中国”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前面两期作业,我们一直都在研究政治、历史这个宏大的话题之下,制度的问题、...

  • 靠土地谋生的清贫日子里,蕴藏着我无限思念的欢乐童年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开泥土,靠土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 乡土气息

    中国社会是乡土的。所谓乡土性,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首先指的是泥土,中国人离不开土地。因为我们的祖辈都是农民,这...

  •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2018.08.11 社科4号大厦.沈阳梦想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 看完了《乡土中国》,...

  • 读书感悟 17行政1 张佳蓉的171321126 1886800

    现代化遮不住的乡土性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

  • 《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中国乡土

    中国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生于斯,从他们出身的那一刻,他们的籍贯、血缘、地缘便是你...

  • 《乡土中国》书评

    乡土中国 看完费孝通教授的《乡土中国》感触颇深,费孝通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奠基人,所作《乡土中国》则是中国社会学的入...

  • 2019.07.29 听书笔记

    《喜马讲书·乡土中国》 《喜马讲书.耶路撒冷三千年》 《喜马讲书.论美国的民主制度》 《乡土中国》研究中国乡土社会...

  • 美国?美国?美国?

    美国?美国?美国? 突然有个发现,只要说起我们身处的世界,总是绕不开美国;只要说起中国和外国,也绕不开美国;就是只...

  • 豆瓣华语片第一名,只能是它

    如果,有人要写中国电影史,那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部电影,也绕不开陈凯歌、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李碧华、芦苇…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组织营销绕不开的“乡土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s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