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闭嘴巴,做个会倾听的父母
![](https://img.haomeiwen.com/i9097356/302f4de5f09a574d.jpeg)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倾听是一种境界,不管什么人都喜欢别人的倾听,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更是如此。有人说,上帝让人长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为了让人多听少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一个善于倾听孩子意见的父母,心定是一个孩子喜欢的父母。
![](https://img.haomeiwen.com/i9097356/c16ef2db7a946638.png)
父母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本来就喜欢唠叨,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唠叨,没完没了,反反复复地说,势必会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尽管父母的话是正确的,孩子也不愿意听,甚至走到父母的话的反面。所以,父母要学会闭上自己的嘴巴,听听孩子的说和想,可以达到和孩子更好地沟通的目的。
一个叫林克莱特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一期节目中问一个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孩子天真地答道:“我想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孩子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所有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听到这儿,现场的观众都大笑起来。孩子在笑声中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却继续注视着孩子,关切地问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急切地补充:“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还要回来!”林克莱特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以他的亲切、平和和耐心,滋润了一个孩子受伤的心灵,让孩子纯真的想法有机会得以完整表达,从而让观众感受到童真、童趣的美妙。
学会闭上自己的嘴巴,听孩子说下去是多么的重要。
在调查“父母是否愿意听孩子说话”这个问题时,不少孩子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每当我和爸爸妈妈的意见不一致时,他们都以势压人,不让我说话,有时批评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父母,不管事情是怎么回事,根本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有了问题,也不调查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一味地大发脾气。因为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不让孩子说话,长此以往,造成孩子不再愿意和家长沟通。
有位心理学家说:“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作为长者,应该让孩子把意见申述完,要耐心地倾听,如果不等孩子讲完话,父母就主观臆断地下结论,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将会表现得十分强烈。”每个人都盼望别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心里和感受,甚至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结果,孩子只好奋起反抗了。父母闭上自己的嘴巴听孩子说,就是对孩子尊重的表现,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到尊重,父母所说的话才会发生效应。
“我是你的孩子,所以你要倾听我的话。请不要笑,这不是让你笑的,而是让你听的,否则我不原谅你。”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姑娘对她的妈妈如是说。
只有当孩子把我们当成可以信赖的倾诉对象时,我们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成功倾听孩子应把握和注意那些问题呢?
第一,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孩子们希望自己的话能受到家长的重视,希望自己被尊重。所以,在听孩子说话时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尽可能地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不要做看手表、抠耳朵、打哈欠、打电话、看微信等影响孩子情绪的小动作,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话心不在焉。
第二,不要有不耐烦心理。不论孩子说的话重要与否,不论孩子说的话时间长短,父母都不能感到厌烦,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讲完。特别是孩子发表见解或有火气的时候,更要耐心地听,给孩子提供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
第三,要尊重孩子。在孩子还没有充分把意见表达出来之前,不要随意表态或乱下结论,也不要随便批评。孩子在向我们倾诉时,父母的坦率、真诚很重要,让孩子没有距离感,沟通的效果就好。即使不同意孩子的看法也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如确有必要纠正其不妥的观点时,也要等孩子把话讲完后,家长再说自己的观点。
第四,要用心体会和感受孩子说话的真实想法。在倾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孩子的身体语言、情态,弄清孩子话中的意思,把握孩子的真实意图。因为许多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可能很隐蔽,所以我们要用心体会,有的放矢地做好引导工作,解开孩子的心结。
耐心地倾听孩子,与孩子地平等对话,能使孩子畅所欲言,家长在倾听过程中也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适时地给予必要的点拨。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一种信任与尊重感,而且能够使孩子从小练就比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愿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放下“架子”,耐心地倾听孩子。能做到倾听孩子的父母,才能成为真正的好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