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联,即上下联出自同一诗词作品,两句正好对偶,自然成联。
上联:莺随入户树
下联:花逐下山风
上下联对句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阴铿《开善寺诗》的诗句。《开善寺诗》是为南朝梁陈间阴铿的写景名篇,描写了春光明媚中,南京钟山独龙开善寺的景色。南朝多佛寺,建于梁武帝天监(502~519)年间的开善寺风景独胜。阴铿以工笔从“登临情不极”说起,以“淹留惜未及”结尾,中间部分是景色描写,撰述了该寺的自然风光及表诗人对的迷恋之情。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张溥《汉魏六百家集何记室集题词》:“何仲言(何逊)文名齐刘孝标,诗名齐阴子坚。”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指李白)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杜甫在《解闷十七首》自称是:“颇学阴何苦用心”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阴子坚诗声调既亮,无齐、梁晦涩之习,而琢句抽思,务极新隽,寻常景物,亦必摇曳出之,务使穷态极妍,不肯直率。”
【原文】
《开善寺诗》
鹫岭春光遍,王城野望通。
【南北朝】阴锵
登临情不极,萧散趣无穷。
莺随入户树,花逐下山风。
栋里归云白,牕外落晖红。
古石何年卧,枯树几春空。
淹留惜未及,幽桂在芳丛。
【注释】
①鹫岭:即灵鹫山,在中印度,如来曾讲经于此,故佛家以为圣地。此处借指锺山。
②王城:京都,指建康(今南京)。
③不极:不尽。
④萧散:疏散。
⑤古石:开善寺之东,山巅有“定心石”。
⑥枯树:据《六朝事迹编类》所引《宝公实录》和《高僧传》载,高僧宝志生于一株古木鹰巢之中。为朱氏妇收养,并施宅为寺。宝志自幼便在锺山出家为僧,死后葬锺山。疑“枯树”句因宝志生于古木事而发。
⑦淹留:久留。
⑧幽桂:生在山林深处的桂树。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此即用其意,言未能久留,深以为憾。
【赏析】
阴铿的写景名篇颇多,《开善寺》一诗,写开善寺明媚的春光,色彩明媚,动静相宜,仿若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日游览开善寺时所作,开善寺在南京钟山独龙阜上,建于梁武帝天监(502~519)年间。时钟山多佛寺,开善寺风景独胜。全诗以工笔写景,从“登临情不极”说起,以“淹留惜未及”结尾,中间部分是景色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风光的迷恋之情。鹫岭,即灵鹫山,本为中印度佛教圣地,如来曾在此地讲经,因开善寺亦为佛门禅院,所以此处借指钟山。开篇四句,着眼钟山全景,写开善寺春光遍野,诗人游兴盎然。“莺随入户树”四句是全诗的精华部分,意象精妙,用词洗炼,是历代传诵的写景名句。诗句以莺、花、云、晖四景点泼写出一幅静幽美丽的山寺图:树随风动,风吹花落,黄莺被树枝带入了窗户,花朵与清风共舞;白云悠悠归来,落霞洒落窗外。作者用“随”、“逐”、“归”、“落”几个动词来刻画景物的形态,动中有静,以动衬静,更渲染出山寺古刹特有的灵静。“古石”二句,以山寺周围景物加以点缀,进一步描绘山寺的古老悠远。末尾两句用“何年卧”、“几春空”的设问为古老的山寺平添了几分神秘幽渺的气氛。诗人借用《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的“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等句子,表达了诗人不能久留于此,辜负美景,深以为憾的情绪。
备注:
1)图片来自网络,有异必删;
2)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