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心里有没有悄悄的分析某个人?
他是什么类型的人?大概会喜欢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他感到很高兴?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他喜欢我?
做到极度用心的“察言观色”,即使有些事情自己不乐意不擅长,也会迎合着他的“喜好”去做。
因为害怕自己被他或者他们讨厌。
这样害怕被人讨厌,吉利讨好别人的人,大概是因为太小的时候,没有从父母那里感受到足够的爱。如果小时候的撒娇欲得到了满足,长大后就不会那么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了。
如果是想要讨好恋人,或是想要讨好自己尊敬的人尚可以理解,但是有的人去讨好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无视自己的人,或者去讨好瞧不起自己的人,更有甚者,让一般人不屑的人,他们也会卑躬屈膝地去迎合。
这样的人群在我们的定义里就会变成愚蠢,懦弱,软弱的不可救药。其实是一群爱情饥饿感过强的人。
如果告诉这样的人“要好好珍惜自己”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自我。
其实找到问题是不难的事情,难的是能够让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求。
人,只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意识到自己心理上什么地方没有得到满足,基本上就可以得到救赎。
甚至有些事情一旦意识到,就会发觉,原来自己一直以来怎么能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感觉呢?
我们需要的就是在自己心里种下发现自我的哥伦布的种子,正确的理解自己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就算有正确的知识,也很难正确的使用到自己身上。
有些人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看了很多关于心灵成长的书,获取了很多的知识,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但你没有真正的走入到你自己的内心,没有觉察和意识到你自己的需求,也没有真正的剖析和看明你自己心里的需求。
那么这些知识,也许帮助别人的力量比帮助你的力量还要大。
这话怎么说呢?
就是你自己学到的知识,可以看到别人的问题,给出非常合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但你始终看不清自己的问题。
也就是说,你学了很多的道理,帮别人过好了这一生,却依然没有帮自己过好这一生。
就像懂得天下武功秘籍的王语嫣一样——知道很多武功秘籍的一招一式,自己没有练会,便是一招一式的武功也没有。
我们的欲望没有被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不安,紧张感——我们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喜欢”,甚至被讨厌时,就会觉得不安和紧张。
就想要通过更多的方式,去讨好想要讨好的人,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引起这个人的注意。
家里面有小孩子的,最容易理解。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比较的刁蛮任性,不能够满足就会大哭大闹一场,甚至撒泼,打滚,跺脚,等等一系列动作出来。
尤其是隔辈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只要一看到小孩子哭闹,立马“听他的话”。小朋友觉得这招好使,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自己的“欲望”被拒绝时,就还会使用这招。
但还有一种比较让人心疼的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
父母两个人吵架了,孩子哭喊着说:“爸爸妈妈别吵了,是不是我不够乖不够听话,所以你们才吵架的?我以后会很乖的。”
为了讨得爸爸妈妈的欢心,要按照爸爸妈妈喜欢和期待的样子去做,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认同和爱,心理上本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所以你害怕的被人“讨厌”,都是你未曾被填的爱,以及没有被满足和正视的心里需求。
尝试,跟自己谈恋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