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凤凰一去不复返,百鸟唧啾朝何方?奏一曲《百鸟朝凤》说说唢呐匠的诗

凤凰一去不复返,百鸟唧啾朝何方?奏一曲《百鸟朝凤》说说唢呐匠的诗

作者: 若心娱乐 | 来源:发表于2016-12-18 15:22 被阅读0次

    昨晚看了电影《百鸟朝凤》。感动,沉浸其中,仿佛回到我的童年。长满芦苇的小河边,山坡上吃草的羊群,一进门先看见影壁墙的四合院,斜襟大褂小脚的奶奶,太师椅上端坐的爷爷……翻滚的麦浪里,好像我也跟在爹妈哥姐后面挥镰割麦;棉花田里,我跟着头上盖个白毛巾遮阳的妈妈一起除草、打药;黄狗“妞妞”背着夹好菜的馒头和煮好的消暑汤给地里干活的焦三爷送饭,更是让我泪湿双眸:小时候,我就是那个送饭的妞妞啊!

    电影前半部分,我就是这样完全置身其中,我就是那群乡野小孩中的一个,一个扎着小辫跟着哥姐到处跑着去“听响器”的小女孩。小时候农村娱乐项目少,一年到头也难得看台大戏,偶尔有村邻家过红白事请了“响器班子”,那就是小孩子的节日了,钻来钻去的钻到人群最前面,痴迷地听着唢呐笙箫锣鼓铙钹组合发出来的美妙乐曲。其中,《百鸟朝凤》是最熟悉的,基本都能跟着哼哼。这一点和电影里不同,电影里说这个曲子轻易不吹,只有德高望重的长者去世才配听用,我们这里是个响器班子都得会这个,红白事都离不了这个最熟悉的曲子。或许我的乡人们厚道,红白事事主为大,有了这首曲子才是一个完整的台子。

    随着小演员换成成年演员,时代也进入21世纪,响器班子逐渐被现代化的“洋乐队”所取代了。我曾在回老家时见过这样的乐队,简直是一台小型晚会,歌舞、相声、戏曲,插了电的各种乐器响声震天,青年男女们乐在其中。而我感觉新奇之外,更多的是失落,就像印刷品的名画与名画真品之间的距离,小时候痴迷的感觉完全找不到了……电影里,作为唢呐传承人的游家班,正是在失落难堪之余又被刺激,跟小流氓们打了一架,唢呐散落一地被踩坏,唢呐人精神上倍受打击。经济大潮中,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寻一口饭吃。生存都如此艰难,唢呐似乎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就顾不得了。西安古城墙上吹唢呐卖艺的伶仃老人,似乎预示了这门古老艺术萧条的前路。我跟主角天鸣一样,内心难受而又无奈。

    结尾焦三爷临死前,文化局的领导来找天鸣,要把唢呐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制节目。焦三爷着急地让天鸣答应下来,似乎这是挽救唢呐这门古老艺术的唯一法门。最终焦三爷在焦虑无奈中离世,作为传承者的天鸣,则陷入无尽烦心的抉择。时代发展太快,有一些古老艺术、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土壤——爱听唢呐曲的老人们还能活几年?爱听唢呐曲的年轻人有多少?这些,都是那么严峻的现实。目前来说,似乎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为传承发展豫剧、曲剧等河南地方戏曲作出了努力和贡献,我们宝丰县每年正月十三的“马街书会”,为民间曲艺包括“响器班子”、唢呐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努力和贡献。然而,这就够了吗?我似乎觉得,因为现实土壤的缺失,这些代代流传的古文化精华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更多是政府层面在努力引导,民众间生存压力还是让众多可能的艺人流向城市,改行挣钱去了。

    也许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则?适应的,继续发展,不适应的,面临淘汰。尽管我们喜欢,我们努力保存,但仍不得不面对逐渐流失的局面。电影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

    《百鸟朝凤》,一部走心的电影。它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然而无解。它展示的上个世纪农村画卷,令人倾心,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画卷也逐渐不再。我的老家,城镇化进程正逐渐蚕食着,千里沃野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牛羊回家这些画面都已不再。唢呐嘹亮高亢委婉曲折直透内心的声音,更是听不到了,甚至电影里,我一直期待的唢呐名曲“百鸟朝凤”,都没有完整再现一次……

    这部电影尽管很得我心,然而我感觉,它是文艺的,小众的,并不是一部能在拼投资拼宣传的商业氛围里脱颖而出的电影,它的惨淡票房也证明了这一点。这简直就是电影里唢呐艺术走头无路的现实版。吴天明、陶泽如,老艺术家们呕心沥血之作,就这样像那只被踩坏的唢呐,尽管被老艺人捡起来了,也光彩不再。

    我为之痛心,然而……

    白云千载空悠悠!

    时代的狂潮巨澜摧枯拉朽,很多民俗文化的传承受到了难以逆转的冲击。曾经受人敬仰,上坐在太师椅上吹《百鸟朝凤》的唢呐匠,如今沦落得要在省城西安的天桥上乞讨过活。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反派,有的只是深深地无奈。

    我只听到,直到最后一刻,唢呐声都未曾断绝。我只看到,天鸣眼中的焦三爷渐行渐远,那是唢呐匠的诗和远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凤凰一去不复返,百鸟唧啾朝何方?奏一曲《百鸟朝凤》说说唢呐匠的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xz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