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中学生乐团方面获得成功的学校,他们的成功,是整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和力量,并且将各种力量协调,打磨,配合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了出众的演奏水准。
在各种因素和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团队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的建设。在一所普通中学中,学生乐团不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目标。学校运转的主要目标和方向,是围绕着教学和升学展开的。包括学生乐团在内的各种艺术团队、体育团队,只能是学校主业的辅助元素。从这个角度看,大多数学校不会在学生乐团的发展上投入主要的注意力,这也正是大多数学生乐团水平不高,发展艰难的重要原因。相反,那些水平不错,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学生乐团,背后一定有校方强有力的注意和支持。
所以,如果想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学生乐团,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投入是重中之重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掌握着或者能够调动最大资源的主要领导,在乐团建设和发展方面有愿望,有动力,乐团的建设和发展才能获得必要的条件。
近些年,全国各地学校合唱团的发展情况不错,很多学校的合唱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这也容易给领导带来一定的误导,认为乐团也可以像合唱团一样,在学校投入很小的情况下,依靠指导教师的热情和能力,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
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首先,合唱使用的乐器,是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的嗓音,除了钢琴和几件小型打击乐,不需要购置其他乐器。而乐团使用的乐器,却没那么方便。大型乐器,比如定音鼓、钢琴、竖琴、马林巴等等,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不能要求学生自备,这些是学校必须要投入的。小型乐器可以要求学生自备,但也有一些麻烦。比如乐器的品质参差不齐,有些低档乐器的音准音色都很差,在整个团队合奏中,成为影响团队音准音色的重要原因。
其次,合唱可以零基础训练,选拔一些音色好,音乐感觉好的学生,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就能够达到一定的演唱水准。而乐团的成员,却必须选拔那些有基础的学生。没有数年的功底,根本不可能熟练地操作一件乐器,这就使得乐团成员的选择范围变得非常狭小。有一些冷门乐器,可遇而不可求。在一届届学生不断毕业、轮换的过程中,要想保证乐团中各种乐器的人员齐备,编制完整,其中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生源和经费的保障,是乐团发展的基础设施。为了优秀而紧缺的学生,从招生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在大型乐器的购置,乐谱资料和易损配件的购买,聘请指导教师等各方面,提供充足和必须的经费保障。这两个条件都只能依靠学校的力量解决,所以,只有那些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资源的学校,才能够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学生乐团。其他学校,如果想建成高水平的学校乐团,首要的任务是,必须获得学校领导层面的认可,让他们愿意为乐团的发展全心投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