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固然重要,但我们获得直达心灵深处的知识更重要,当舒服成为理所当然,不舒适的状态,就会变得难以忍受。于是也就不想再做读书这样麻烦的事了。可是如果你因为觉得麻烦而不加重视,自己得到的知识就会极其有限,精神也很浅薄脆弱,最终难免吃大亏。”
上面这一段是作者在标题为“信息严重匮乏的时代”。下面写下的。
我们现在所在的时代表面上信息过剩。但如果不对这些信息进行专注深入的了解。其实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是没有意义的了。我们只是知道而已,他给我们带不来任何改变。
我自己对这个说法也是深有感处的。我每天花在手机上面快速浏览一些新闻和文章的时间有将近两个小时。我每天花这么多时间浏览那些信息,真正能记在心底里面的是少之又少,可能到了第2天,我都已完全不记得我昨天看了哪些信息和新闻。最重要的是,我花这么多时间看这些信息,而我的生活不见起色,也就是这些东西对我没有起到任何的帮助,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改变!
现在我每次拿着手机,强迫自己不看新闻不看各种小视频。而只是看看一两个高人写的书评。看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这个习惯已经持续有一周时间。我能感觉到我已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特别是在自己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时候,心里是特别的充实和踏实。
“依赖使判断力边迟钝。”
“一旦跨越这些障碍,我们就能获得对于感情变化的宽容性和解读力,同时具备让身体感情出现变化的能力。”
接着,作者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世界级的滑雪者,在挑战极大难度的坡道的时候,他建议将雪靴和滑雪板上面的卡扣解开。这样有一定的危险但却能因为脚的感觉灵敏了知道什么样的路面应当使用什么的力度而更快地提高滑雪的技能。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首先我们可以定出给自己能力稍微高出一点点的目标。然后甩开对固有的技能的依赖。去尝试着各种可能。这样可以锻炼心灵的野性,进而使自己掌握敏锐的判断力。
“书是重新省视自我的镜子”
“”只是非生命的客观存在,既不会主动给人造成危害,也不会有意干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的将自己投影在书的世界里,通过对照,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自我反省的朴素意识慢慢开始萌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书当成重新审视自我的镜子。”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出于人的本能。对待别人,说到自己的缺点,总是会极力否认和辩解。可是如果当你读的书足够多面对这些事的时候,你在自我反省的时候。你会对照书中,书中跟自己一样的人,他们做这种反应,你是怎么看的?你会觉得他们面对别人指出他们的缺点进行的解释和逃避是那么苍白无力。自己当初不也是这个样子吗?好的书中所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一个标杆和参考。能让我们自发的去反省自己,所做的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
所以。“要想使自己的心灵如出生时那般澄澈无垢,多读读书才是最好的办法。”
“”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如同给精神打一支安定剂。“
每当有人问我,你下班之后一个人在宿舍会不会很无聊?刚开始我还回答:我会看看书,看看手机之类的。但是因为身边读书的人不多。跟他们说我下班看书,他们有些不不太理解,觉得那简直比发呆更无聊。之后我这便不再解释,直接说我下班就看看手机,看看电影,看看电视。
其实我下班的时间,周末的时间过得非常充实。我很享受在这段时间里面拿出一本书,慢慢的品读。虽然我养成读书的习惯比别人晚很多。但是还好我终于在现在开始了读书。我真的不觉得孤独。书给我带来的精神力量不比身边朋友给我带来的少。
“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正能量,他还有会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能量”是的,我能深刻的感受到:读书能洗涤我的内心深处的烦躁、嫉妒跟鄙夷。它总能警示我,让我的内心不现有狭隘跟阴暗。
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