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1-05

2018-11-05

作者: 朱玉林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21:20 被阅读0次

对虢国文化在发源地宝鸡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

快乐有趣

【摘要】虢国作为两周时期重要的姬姓封国,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都曾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虢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宝鸡是虢国文化原生地,发祥地和传承地。在党的十九大号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要挖掘虢国文化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虢国文化;擦亮“文化名片”, 传承发展虢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宝鸡知名度、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宝鸡是虢国文化原生地;传承发展虢囯文化。

一、虢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脉

虢国,是西周、春秋时期一个特殊邦国。它始封于陕西宝鸡,周厉王、周宣王之际东迁三门峡。虢国,始终处于王畿之内,与周王室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孕育了令世人景仰赞叹的历史和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虢国所形成的虢文化,也是独具特质的中华民族地域文化。它充分展现了虢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揭示了虢国人世代相传的智慧和蕴涵其中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虢文化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一)文化价值。史载,虢国历史在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延续了三百年的时间。这一时期,虢国国君世代为周天子的卿士。他们曾替周天子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屏藩周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虢国的历史已经远去,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虢国文化,值得称颂的人文素质,崇尚武勇的社会风尚,恪守昭穆之制的公墓制度,雄浑的青铜文化,隆鸣骤驰的车马文化,温润晶莹的玉文化,以及处于领先地位的人工冶铁技术等共同筑建起一座中华民族巍峨的文化丰碑。重视虢国文化,研究虢国文化,挖掘虢国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最具有价值的内容,无疑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内在积淀的个性解剖和继承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直接揭示,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工作;是挖掘虢国文化资源优势、兴办文化产业,打造虢国文化品牌、振兴区域文化经济和促进区域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发利用虢国文化资源,从爱家乡、爱故土入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藏。总之,研究开发虢国文化资源,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历史价值。虢国是两周时期重要的姬姓诸侯国,从西周初年受封到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虢国的历史, 是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方面。虢国经济文化发达,族人能征善战。虢国国君多在周王朝中担任重要官职,倍受周天子的赏识和器重,参与了西周至春秋初期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周王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响。一是辅佐天子执政,维护奴隶制度,抵御外敌侵扰,平定国内叛乱,对西周政权稳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是虢国的许多国君及高级贵族一直在周王朝作官,是西周奴隶主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其地位显赫,名垂史册,不仅在于其与生俱来的宗法地位,更在于后天卓越的政绩。《左传·僖 公元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与盟府。”《国语·晋 语》曰:“文敬友二虢,……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咨于二虢。” 因此,虢国的开国君主虢仲、虢叔在西周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西周奴隶制的发展 、宗法制度的确立、井田制的建立、礼乐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三是虢国是一个崇尚武勇的诸侯国,因此军事活动是虢国史册上引人注目的一页。有时奉王之 命率虢师出征,有时统领周王室的军队西六师。周成王时,虢城公参与东征,战绩显赫。周夷王时“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以上只是史书记载的 反映虢国军事战争的冰山一角,却反映了虢国人良好的军事素质和指挥才能,因而,虢国才能长久担负着为周王朝南征北伐的重任,才能成为维护周王朝的有力的支柱。

(三)社会价值。虢国文化是周文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石之一。经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继承创新和汉唐宋明经学理学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虢国历史文化主要涉及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特征、年代、渊源和历史地理等问题。虢国历史文化是对周文化以“天”为精神信仰、以“德”为价值原则、以“和”为社会行动准则的文化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轴心时代为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至今仍有巨大的精神魅力。当前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扩大虢国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虢文化

(一)  解秘古老记忆,让虢文化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虢故城在岐州陈仓县东四十里"。这说明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清道光年间虢季子白盘在宝鸡县虢司川出土,虢仲鬲在岐山京当乡出土,1974午师(读哉音)鼎、师承钟诸器在扶风县张家村出土,1975年公臣簋诸器在岐山县董家村出土,足证西虢故地在今陕西宝鸡、岐山、扶风、凤翔诸县境。宝鸡的虢镇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年代久远并唯一没有迁徙过的古城,也是目前已知沿用旧名最长的地方之一。据《宝鸡县志》记载,虢镇是“伏羲所治,炎帝所生,黄帝所都。”夏商时,“虢”属于殷商旧地,为雍州域,相传为黄帝后裔所建。周灭商后,周武王大封诸侯,因虢仲功勋卓著,又是王叔和托孤大臣,所以武王将周朝京都的门户——宝鸡一带的土地分给了虢仲,肩负起了护卫国都、防御戎狄(西北少数民族)的重要使命,史称西虢。西虢的虢仲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在辅佐周武王的同时,积极治理西虢,建立了城邑——城虢(今虢镇),使之雄踞关中西部,南控川蜀,西扼甘陇,成为关中西部的重镇。据传,农历四月初八是西周初年西虢国都城建成之日,为了纪念这一盛事,每年都要举办庙会,即虢镇“四月八”庙会,俗称虢镇四月八城隍庙会。 

虢国所形成的文化是历史长河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代表着宝鸡这方土地昔日的辉煌。虢国以地缘集团为基础的统治模式,宗法一统,忠勤王室,重德尚文,积仁洁行,以礼治国,精于手工业制造。虢国文化绚丽多姿,内容丰富,积淀厚重,充盈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虢国文化是宝鸡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值得宝鸡人民为之自豪。 深人开展虢国文化研究,将这一文化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养分,更深地滋润新时代的宝鸡城市文化,让虢国文化的印记镌刻在宝鸡未来发展的每一步。

(二)弘扬虢国文化,提升宝鸡影响力。

虢国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具有以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是和谐共生,天下一统。中华民族把天下共生视为天经地义,助天地之生生看成人的义务和责任。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与人为善,以邻为伴等理念,就根源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确立的这种天下一统,和谐共生的观念和仁爱精神。二是贵德尊道,厚德载物。“立天道曰阴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说卦》。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虢国人视规律为“天道”,人作为天地之物,当然要遵循“天道”。在民族的传统观念中,遵行天道是正,反之是邪。正是出于对天地正道的尊崇,才形成了贵德尊道,厚德载物的民族传统。  三是勇敢勤劳,自强不息。虢国是一个以象征英勇无畏的动物猛虎为族徽、崇尚武勇的封国。早在周文王、周武王时期,虢国的始封君就积极参与了周王室的政治、军事活动,既有基本国策的战略设计,又有显赫的军事战功,享有“勋在王室,藏于盟府”的殊荣。四是以人为本,尚文重教。“三才者,天、地、人之位也”,《说卦》里把人称“三才”之一,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优越的事物,可以顺天之时,顺地之利,可以与天地并而为三,这样“敬鬼神而远之”,注重现世,尊重民意,就成为虢国统治者最基本的观念意识。五是崇尚公忠。直道而行,不趋邪曲,居仁由义,尚礼贵信,急公义而贱私利,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贯的精神传统。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的研究任重道远,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通过探讨虢国文化思想內涵和人文特征,追根溯源,努力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丰富传统文化内涵,为提升宝鸡软实力和影响力服务。

(三)构建精神家园  建设幸福宝鸡。

虢国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之一,虢国发祥地宝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征,是凝聚人们的精神纽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筑梦、铸魂的民族圣地。虢国在开创了丰富多彩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宝鸡形成了虢国文化。宝鸡建设最俱幸福感城市, 弘扬虢国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虢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衰,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也是宝鸡建设最俱幸福感城市的精神财富。

三、擦亮“文化名片” ,铭记虢国记忆

一直以来,虢国文化以其深邃内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宝鸡是“文明的摇篮,华夏的根脉”, 这种禀赋让宝鸡在今天依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中华传统文明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一带一路”的推进都离不开宝鸡的参与。因此,珍惜、保护与开发具有独特价值的地域文化资源------虢国文化,是宝鸡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传承发展虢国文化。申报成立宝鸡“虢国文化基金会”。借鉴“黄帝基金会” 的办法,申报成立宝鸡“虢国文化基金会”。 以“虢国文化基金会” 的形式吸收社会个人、集体捐赠,为虢国文化筹措建设、修葺、祭典等资金;广泛宣传虢国的辉煌历史文化和保护虢国文化的深远意义;加强与海内外华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广泛联系,积极开展募捐活动,受理各种形式的为保护虢国文化自愿捐赠的资金和实物;组织开展社会各界为保护举行义演、义卖、义诊等各种募捐活动;对基金使用情况及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监督,参与保护虢国文化场所的规划建设等有关工作; 资助虢国文化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经常开展。

(二)举办虢国文化节,建设华西虢文化园。在宝鸡举办虢国文化节,往西,可以与甘肃省天水市的伏羲文化连接;往东,可以与河南省三门峡的东虢国文化连接,形成一个文化带。建议把举办虢国文化节定为官办,扩大规模和档次,办成弘扬虢国精神,凝聚民族情感,塑造城市形象的传统盛典。配合举办虢国文化节,深入挖掘宝鸡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虢国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 使之成为宝鸡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可将宝鸡打造为对华夏文明学习认同和体验的中心,模仿犹太复国运动做法,允许全球华夏子女前来宝鸡购房、租房、定居和立业。宝鸡还可以将自己打造成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华夏文明教育基地, 大力弘扬虢国文化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 三)大力支持虢国文化学术研究活动。应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虢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表彰制度,对虢国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交流作出贡献、建立功勋、享有声誉的杰出人士按规定授予功勋荣誉或进行表彰奖励。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人员、资金、办公场地等方面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和措施,用以倡导和鼓励为推动虢国文化发展再作贡献,创造文化新辉煌。市上应成立宝鸡虢国文化研究会,大范围、高层次地开展虢国文化学术研究活动,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三、开发虢国文化资源  增添宝鸡旅游新亮点 

      在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虢国文化在提升宝鸡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转型发展中开发潜力巨大。

(一)构建以文物陈列为载体的虢国文化展览系统。做好规划,建造一座宝鸡虢国文化博物馆,系统整理、保存虢国文化珍贵文物,传播文化,能使民众更进一步了解虢国文化,进一步激发市民对乡土的热爱热情。为此,应做好虢国文化博物馆陈列文史文物的搜集和征集工作。建议市上拨出专门经费,指定专门单位负责,制定实施办法,通过一定时间的广泛搜寻和征集,使虢国文化博物馆内容丰富,名副其实,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

(二)建设以演基地和小区为载体的虢国文化展演系统。虢国文化的展演基地以演出、展示、旅游为一体。在陈仓区虢镇,建立符合政府社会效益与投资商经济效益共赢的展演基地。其功能应定位于:收藏展示、交流合作、聚集示范、演出展览、研究孵化、教育培训、创新设计等。要积极借鉴国内相关产业经验,立足长远,准确定位,努力把虢国文化展演基地建设成为宝鸡城市群的景点、旅游的看点、文化产业的亮点。同时,可规划建设几个有特色的虢国文化小区,把诸如开发脸谱、剪纸、刺绣、布艺等民间艺术品纳入其中,形成基地与小区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建设以标志性建筑为载体的虢国文化标志系统。在高速路、高铁站等交通要道,竖立“宝鸡是虢国文化发祥地” 的大型宣传广告,让外地人一进入宝鸡就对这里发生兴趣。在陈仓区,以与虢国文化有关的古建筑、古遗址、文物、田园、山水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依托,建设文化标志性建筑。在建筑中,要加大虢国文化元素的展示,使之文气,大气,洋气兼具。加大开发力度,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努力营造虢国历史文化的氛围。积极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引导其与虢国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整合,做大做强。

(四)建设以文艺作品为载体的宣传系统。制定传承虢国文化的创作大纲,下功夫推出一批虢国文化文学作品。组织文艺创作和演艺队伍,创作一批有档次的小说、电视剧、电影、光盘等作品;制作排演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戏剧、歌舞、电视节目。当前应抓好与虢国文化有关的媒体、软件开发利用、信息咨询、创意设计、动漫、图书出版、影视制作等现代文化产业建设。积极开发书籍销售和演出市场,增加收入,活跃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史记·周本纪》;

《左传·僖 公元年》;

《宝鸡县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aj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