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都为称帝,可在现代的知名度却比很多皇上高得多。家家户户无一不知道曹操这个人的,他只所以能这样,是有一个不可磨灭的形象,这个形象早在人们心中扎了根,使我们不愿意再去思考曹操到底是个咋样的人,他到底是不是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还是他也会有好的一面?
其实,之所以曹操会有这个形象的根源,还要从曹操刚开始做的那件让我们对他有印象的是——刺杀董卓。
那时,刚好爆发董卓之乱。董卓刚到洛阳,就被封为相国 又正好朝廷打乱,董卓趁机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所以废帝,立灵帝少子陈留王为献帝。董卓残暴不仁,带着他那批西凉兵到洛阳城里到处烧强掠夺,杀了城里的男子,抢走他们的财物,妇女,把妇女当做自己兵的妾。甚至到宫中奸乱公主。曹操当时也跟着董卓,很讨董卓喜欢。
董卓的所作所为,怎么不会引起公愤,满朝文武无一是不为此烦恼的,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时,曹操就出场了,自己主动提出要刺杀董卓。这一勇敢行为,让人赞叹不已。但最终还是已失败告终,得到了董卓的追杀。
曹操只好逃跑,逃到了吕伯奢家,杀了吕伯奢一家人,为了给自己的过失找一个较完美的理由,然后说了,“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之后又被《三国演义》改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当然,这个理由找得实在是不好,就因为这句话,所以让老百姓对曹操的好感度瞬间跌到了零,况且《三国演义》还把“人”改为了“天下人”,这两者之间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这故事又两个版本,一个是曹操带了很多财宝来,所以吕伯奢家人就想抢劫,曹操出于自卫把他们全杀了,但事过于严重。而另一个是《三国演义》所采取的版本,吕伯奢一家人本来是要给曹操准备丰盛的食物,但曹操把磨刀要来杀羊的声音,听成了要磨刀杀自己的声音,所以把他们一家给杀了。无论如何,即使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是那一个原因,都无法挽救他的过错了!
而导致他过错的源头还是因为他的多疑。
还有一件事情事讲曹操多疑和残暴——有一天中午,曹操让一妾侍寝。曹操想睡觉,还让妾过一会儿叫他起床。曹操刚躺下,就把妾给杀了。我刚听到这个事件时,真的表示无语……
曹操不止当时有那么多不良行为,在他小时候更是如此——
曹操小时候很喜欢打猎,还放荡无度,他的叔父常常要提醒他,并把他做的那些事都告诉曹嵩(曹操的父亲)。曹操很讨厌叔父,便想出了一个计策。当曹操遇见他叔父的时候,便装作是中风的人,嘴巴歪着。叔父感到很奇怪,就问曹操,曹操说:“我突然中风了!”叔父马上回去告诉曹嵩,曹嵩吓了一大跳,立刻叫曹操过来,但是曹操面貌还是和以前一样很正常,曹嵩问他:“你叔父说你中风,是真的吗?”曹操回答:“我没有中风,是因为我对叔父不好,所以叔父才想到欺骗你!”从那以后,曹嵩再也不听曹操叔父的话了。
虽然,曹操有很多不良行为,但是也不能不说,曹操的重要性。
在曹操自己写的《让本县自明志》里说,曹操在最早的时候,只想平心选举,当个考试官,但又因为某些原因,所以只能回到乡下。造一精舍,秋夏读书,冬春打猎,等到天下太平的时候,再出去做官。但这美好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后来又想做典军校尉,为国家讨贼立功,然后被封为征西将军,死后可以提墓“汉故征西将军曹候之墓”。但不料,正值董卓之乱,那正是乱世出英雄的时候啊!经过之前说的那几起事件后,曹操开始招兵买马,招进无数人才到自己手下,经过无数次的成功,和无数次的失败,一步一步才走到现在,直到打下属于他的一片江山,直到他成为一个在历史长河上无法被遗忘的人无。
后来,曹操说了一句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他的话,都不知道要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了!
是的,如果这国家没有了曹操,不知这乱世要到何时才能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