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一个人有多少斤两的“料”,一开口就“真相大白”,“有料”者随时能口出妙语,“无料”者出口等于出丑。因此,说话的表达技巧是反映人的口才。前段时间,我网购一本《有料》一书。这书的作者杨斌由企业基层用十年时间靠实力打拼成为实战型的企业管理专家,副总裁,他著作多本关于企业管理的书籍,《有料》——“话就应该这样讲”是值得品读的良书益友。
《有料》全书以“如何成为一个有料的说话者?”的问题划分三大篇章:一、“取料”是前提,乃本篇;二、“倒料”是方法,乃技篇;三、“加料”是艺术,乃艺篇;三篇共十四章,每章均有结语。书里有条有理地将三者打通,“本、技、艺”兼顾,逻辑地引导你有料说话的革命性秘籍!《有料:话就应该这样说》围绕“如何说话”的中心问题旁征博引,选取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进行引证,阐述剖析,攫取精华,总结经验。全书结构思路清晰,各个环节紧扣,层层递进,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可看出作者心思慎密,文笔码字精准独到,表达意思利索到位。作者以《有料》命名书名已看出其智慧与高深,他说:“左米右斗,米用斗量,米多,料多,料者干货也!”
说话的技巧——《有料》读后感《有料》的确值得读者品读的优秀书籍。翻开书目浏览就勾住我往下读的欲望,因为书目精密的编排已悟到作者的思维与有料。之所以购这书来学习学习,我知道自己“无料”。我说话不够自信,说话不够精准,这正是书中所说的“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如果茶壶里煮饺子——有料倒不出,资源白白浪费,烂在肚子里成为死料。”有时候一个人说话结结巴巴,表达不清晰,中心涣散,主题不明确……不是本人没有“料”而是口才表达技巧的问题,跟人的性格、生活阅历的机遇锻炼等多种因素有关。我没出来工作前是内向而喜欢独自安静的女孩,确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有自安好”的心态。在读小学时从来没有主动举手发言,不喜欢参与课堂互动,只做“深沉的观客”。虽然我明白老师教的知识,但是胆怯不善于表现自己。当老师点名让我回答时,我总是紧张得满脸通红,用发抖不自信的话语表达。记得那时我除了跟要好的同学搭讪说话外,其他的一般只打个招呼,所以一些同学说我高傲。当我踏出校园出来工作时,碰壁了!我对社交根本是空白,不懂得跟他人沟通的技巧(即面对不同的人采取恰当的言语闲聊),吃亏的往往是自己,顿时才明白“内向惹的祸”,才知道跟他人相处交往的情商比智商还重要。现代的社会再也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年代啦!因此,我近年来变得活跃,变得喜欢说话,喜欢表达自己,还到图书馆借阅相关《演讲与口才》的书籍阅读,当杨老师在网上推荐《有料》一书,我毫不犹豫地买回来认认真真地反复品读着,思考着。
我读了书里《从无字之书取料——亦得惊人妙语》这一章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与有字之书相对的是无字之书,无字之书其实是接地气的民间社会大课堂。当我读到作者以汉太高祖皇帝——刘邦之所以不学无术,却口出妙语的事例分析:因为他熟读无字之书。他在生活社交,为人处事留心洞察,用情商积累民间的力量与智慧,经过自己的酝酿,融入智者自己的“料”就可以随机应变,能言善辩。从这启发我解开心中的疑团:为什么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人往往能比成绩优秀的人在职场上如鱼得水,有更好的发展。因为他们通读无字之书,锻炼自己的口才并发挥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沉默内向的人就缺乏这一块的历炼,把“足不出户,与世隔离”的旧思想废除,必须与时俱进,善于走出去,把“料”请回来提炼,才能在说话时充分倒“料”出来。只有这样,人才会在工作上发挥自己的“料”,把才华施展达到最高境界,成为双赢的人,实现人生的价值。
说话的技巧——《有料》读后感懂得说话技巧的人往往是赢家!请输在言语表达的人也来品读杨斌著的《有料》吧!它一步一步地指导你如何做有料的人,教你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攫取提炼“料”转化为自己精妙的言语去精准说出……正如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有料》就是帮助你进步的阶梯,是你的良师益友。我们一起走入《有料》的阅读中进行探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