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成长①~深度学习
刻意练习为什么这么难?

刻意练习为什么这么难?

作者: 观博家旺仔 | 来源:发表于2018-04-29 20:30 被阅读15次

            在我个人的操作系统中,个人成长是仅次于个人健康的关键概念。也是我个人当前阶段最为重视的概念,出于成长型思维模式下的我渴望每天都有进步。

            成长的力量源泉来自“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什么鬼?

            简单说,就是“①大量重复”的“②刻意练习”。但这仅几个字的概念,在落实于我自己的行动中却非常困难。

    第一个难点:如何完成“大量重复”?究竟多少才是大量?如何坚持大量的重复?

            这里有个非常关键的定语“大量重复”,这个量是刻意练习非常关键的,也是保持刻意练习的效果的难点所在。

            参加拆书训练营时,有过连续每天按照“RIA”拆书法写输出文章的经历。拆书法个人觉得是非常好的深度思考的方式,其中的“R”是指片段阅读,“I”的部分则是结合、激发生活经历,“A”则主要针对场景具体应用。

            可以说思考的深度足够了,可是我现在几乎想不起那些写过的内容,更别说坚持应用了。

            现在的拆书课也是类似效果,每周都有启发人深度思考的课,但由于拆出的点过多,每次都有新的内容,而且看起来都是满满的干货。很可惜,真正能在落实到生活中反复应用很少,因为太多的点不断地分散你的注意力。这让我想起了“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的名言。

    1.所以要进行“刻意练习”首先必须控制内容

            每天进行刻意练习的点最多不超过3个,最好是集中到1个点。这些刻意练习的关键点应该在一整天都在你脑海不断地揣摩,哪怕你此时并未进行行动。

            而自己的亲身经历却是,由于贪多求全不断增加内容,结果猴子掰苞谷式的什么都没抓住。

            怎么选择刻意练习的对象呢?这个简单,什么对当下的自己最重要就选什么,直到养成习惯前其他的一概放弃(也可以记录下来,以后再练习)

    2. 究竟多少才能算是大量重复呢?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人需要21天才能初步养成一个习惯。

            但我认为刻意练习的生物学逻辑是:髓磷脂是练习的关键,它的作用是像胶皮把电线包起来一样,把这些神经纤维给包起来,通过防止电脉冲外泄而使得信号更强,更快,更准确。

          那么结论就很清晰了,在成为习惯前,就是神经纤维被髓磷脂包裹起来前,都不能算大量重复。

    3.如何坚持做到大量重复?

            出于人类大脑的好逸恶劳的特性,以下几点是保持刻意练习的要素。

            ①首先是“刚需”,促使人持续做某事的原因。如你的工作,在你没辞职前,你就必须不断地做下去,因为工资是你的刚需。再比如开车,那种方便、自由感让自己再也不想去挤地铁。即使刚开始时,自己开车技术非常差,但因为驾车成了刚需,每天都开(大量重复),现在也是非常的娴熟了!

          ②其次是“兴趣”,(刚需是外因,兴趣是内因)。关于执行,我相信“越简单越简单执行,越愉快越容易坚持”。

            想想那些风靡一时的腾讯小游戏,如“跳一跳”之类的,简单到指头按按屏幕就可以玩了,任谁都觉得简单,很容易就玩起瘾了。(越简单越容易执行)再给你来个好友排名,看着其他方面都比你牛的伙伴被你压在后面,乐死你了吧!于是你能不断地坚持下去,“我踩死你,叫你牛”。(越愉快越容易坚持)~游戏的底层心理逻辑

            同样是腾讯游戏,王者农药和吃鸡我完全老是被虐,所以我早早就卸载了。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刻意练习动力。

          ③保持“成长型思维”人生观下的“婴儿心态”。

            对于刻意练习中的不断挫折,成长型思维的人会非常客观的看待并接受,并不会因为频繁失败或者顾忌别人的看法而停止练习。而婴儿学习说话、走路等基本生存技能是所持有的心态,就是“成长型思维”人生观表现的极致。

            为什么我们可以为婴儿牙牙学语时说出的第一个含糊不清的“妈妈”而欢欣鼓舞,对他们蹒跚学步时放开大人的手走出的一小步而兴奋不已。就是不能容忍自己在练习时,不断犯下的错误呢?这和要求婴儿生下来就必须会说话、走路一样不合乎逻辑吗?

    第二个难点:你确定你不是做的“天真的练习”?刻意练习就一定是身体力行的去做什么吗?

    1.天真练习与刻意练习

    ①就方法而言,绝大多数人在缺乏指导下的努力都是“天真的练习”,即: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②“正确的方法”通常包含以下四个特征:

    有定义明确的目标;(如果目标太大,将其拆分成小目标)

    练习时极度地专注;

    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这就叫做“刻意练习”——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却是沉浸之道。

    2.刻意练习的三种形态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内容因为条件限制,而无法落实到实际的行为中。是不是就没有刻意练习的需要了呢?

            “异类”一书提到的1万小时练习理论是大量重复+刻意练习的具体化方案,但书中更多的描写的是足球、钢琴等技能学习类案例,都是可以用具体行为去实现刻意练习的,这是“刻意练习”的第一种形态。但当如果某些事情不能付诸行动时,是不是就不能刻意练习了呢?

            李叫兽有篇文章“你看了这么多书,为什么没有产生洞见?”。全文围绕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认知体系,提出了三种“刻意练习”的方法:①用学到的知识点去解释自己过往经验中的现象。②构思学到知识点的具体运用方法、场景。③有意识的探索现象、事物、知识的底层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去解释或者应用于类似的情况。(这是前面2个点的进化版,自己从生活经验发现、提取知识)

              但李叫兽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大脑的活动基础上的,并没有具体的动作执行。这就是刻意练习的第二种形态:“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有没有刻意练习的第三种形态呢?我觉得有~教授输出。让别人理解接受你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更高级的“刻意练习”。

            在你自己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你要表达出来,不论是写作、讲述、教授、讨论等任何形式,你都必须采用简化表述、理清逻辑、经验验证、运用设想等各种手段,帮助别人理解,这就是个反复的刻意练习的过程。(并且是刚需)

              下面的学习金字塔和阅读金字塔,很形象的表达了深度学习或叫刻意练习的三种表现形式及其学习效果。

    3.深度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
    阅读金字塔

        上面两幅图来自微信公众号清脑,讲到是一个原理:学习和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践行(刻意练习)为核心的。

        刻意练习有3种形态:

          ①用反复行动去践行知识

          ②用大脑进行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这个也是挖掘底层逻辑的过程)

          ③用分享输出形成刚需,促使自己反复完成以上两项,所以教会别人比自己“刻意练习”的过程所达到的学习深度更深。

    4.当下我需要刻意练习的具体场景

    ①美语学习:

    ②投资学习:

    ③儿童教育:

    ④拆书帮分享

    ⑤坚持简书写作

    总结:

    ①深度学习=大量重复+刻意练习

    ②大量练习需要“取舍+专注”

    直到形成“习惯”(习惯又叫常心进化本能),

    它的动力是“刚需<兴趣”。

    ③成长型思维的人生观+婴儿心态

    ④越简单越容易执行,越愉快越容易坚持。

    ⑤刻意练习4原则:(✘天真练习)

        目标定义明确

        保持专注于目标

        目标始终在拉伸区

        及时对标并改进(及时反馈)

    ⑥刻意练习的形态:

        反复践行

        联系和迁移

        分享输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刻意练习为什么这么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da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