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来是个非常“单纯”的技能,但是如今已经被市面上各种“牛鬼蛇神”们搞得又神秘、又复杂了。
本着让人们回归本原,轻松对待这项“改运技”,现列出如下几种最落地,又好实践的要点。
一、关于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目前全球范围内少说也得有上百种了,我2017年主题阅读一整年读书方法类书籍,几乎什么奇葩和冷门的阅读方法都认识了一下。感觉真正能用到阅读上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只有三种。
第一种,基础阅读。也是各位阅读大佬们在任何阅读分享时最先提出的阅读方法。准确地说,它不能算是一种方法,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天赋。
大佬们习惯性认知:基础阅读虽然容易实践,但是效率低下,而且显得笨拙,会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阅读80%对读者没有用的信息。
我想说,阅读效率从来不是基础阅读法所影响的,而是读者们的内化速度、认知速度和对外部信息的理解加工速度所影响的。
同样是基础(传统)阅读,100个人有100种速度。再牛掰的阅读高手,面对大部头和专业性很强的书籍时,也得乖乖使用基础阅读法一页一页读起。
而且我从2017年至今阅读所有书籍,使用各种阅读方法的经验来看,基础阅读法是理解书籍内容最舒服的一种方法,对书中写了什么内容,如何处理加工、用于实践等行为,基础阅读体验感最佳。
也许挑选书单时、浏览目录时,我们用检视阅读或者快速阅读更好、更方便一些,但是精读、细读书籍主体,非基础阅读不可。其他的任何阅读方法都会错过、漏掉相关部分内容,使读者对全书认知不够完整。
可能也就是因为差那么一点儿内容,导致你的阅读体验不爽。
第二种,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不是一种阅读方法,它更像一种阅读形式。将自己要深入了解、掌握、从事、研究的领域相关书籍一次性购买10本,然后通过快速阅读和观看其他阅读大咖们的相关推荐等方式,给这10本书籍进行难易度排列。
然后由浅入深,层层击破。结合基础阅读法,通过半年时间完成主题阅读行为。
第三种,输出阅读。输出阅读又称“笔记阅读法”,结合着一定的输出行为配合阅读。这种笔记不一定局限于拿出一本正规笔记,可以在书籍的空白处使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进行,颜色建议不要超过三种。如果是有一个单独的笔记,那不要超过两种。
如果在书籍上直接做标注和画线,笔的颜色最多四种。建议:红、蓝、绿、黄。
红色:书籍核心重点内容。
蓝色:书籍的笔记和个人感悟。
绿色:书籍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
黄色:书籍中无法理解或者不认同作者的内容。
以上四种颜色标注方法俗称:四色笔记法。
二、关于选书方法
选书的方法也经常会出现在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课程中,其实我觉得这部分内容无论出现在哪儿都是凑字数或者堆时长用的。
一个读书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那就别读了。你有了读书的想法,你一定是被某种阅读欲望所吸引,这种欲望从何而来?
可能是一个话题,可能是一件难忘的事情,也可能是一个视频、一部影视剧、一件玩具或者其他什么事物。
不管它是什么,总会有一个具象的东西存在。这个具象的事物属于什么类型,你就可以选择什么类型的书籍去看。
在你刚刚踏入阅读家族行列时,千万不要走哪儿都问别人:我应该看什么书?请问您能推荐一些书给我吗?
我之前就见过一些小白们,参加任何课程,在结束前的互动环节只有一个问题:请老师给我推荐一些关于这个话题/课程的书籍吧?
老师真推荐了,你能买么?买回来之后你能看么?看了之后你能会么?95%的可能性是:否!
所以,不要去找人推荐书单。自己对什么书感兴趣,就去看什么书。先把阅读感培养住,然后等开始进阶到学习这一层面时,与领域内大佬、前辈们交流时,确定你足够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前提下,再去让你的前辈们给你推荐这领域的相关书籍。
三、关于阅读分享
很多阅读小白觉得,只要聊到“分享”,就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环节。如果我不会点儿啥,我就没资格去分享。
然后等你的阅读教练要求你去分享的时候,你百般拒绝,认为自己不配。
这样你就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而且这机会是处于“学习金字塔”最高点的90%吸收率的方法。
分享不同于教学,它不是“好为人师”。你踩过的坑,做过的错事儿,绕过的弯路,为了让其他人不再像你这般,于是主动分享出来,给别人提供帮助,这也是非常棒的。
或者你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无法突破的瓶颈,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协助等,你也可以主动提出来,这也是分享。
分享是个正常的人类都可以实施,而不是那些大咖和高人们的独有权利,所以阅读初阶人群一定要打破心中这层桎梏,从容接受分享任务。
四、到底是求量还是求质
简单来说,阅读达人求量,阅读小白求质。
复杂地说,那就是质变基础上再去求量吧。而且求量的前提是:需要这么做。
很多音乐人一辈子就只出一张专辑,演员一辈子只演一个角色,作家一辈子只出一本书,一个高人一辈子只读过一本书。
但是他们都不够优秀了么?并非如此。反之,他们可能比那些拥有很多成果的人更精深。
但是在一些刻意环境或者特殊需求时,求量也是必然的。我们只需要了解:求量并不是用来炫耀,而是一种生活、工作、学习必然需要时,那么求量就没有什么问题。
暂时想到这么多,还有什么关于阅读的相关问题,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