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网络写作速成宝典
附录7:民国撰稿人稿费有多高

附录7:民国撰稿人稿费有多高

作者: 超级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8:36 被阅读21次

    鲁迅:写上一两天就可直接下馆子

      民国时期,报业和出版业已经完全市场化运作,稿酬形成了很正规的制度,因此催生了一大批职业作家。从一些史料来看,只要是一个作家能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生活应该还是比较滋润的。在上世纪30年代,千字2至3元,是通行的稿酬标准。而名家的稿酬,则可以到6元以上。鲁迅给《申报》写副刊,报酬是千字六元。著名作家张恨水,与世界书局签约,以每千字8元的价格,创作四部小说。以张恨水当时的江湖地位,这个标准应该是顶级的了。

      这个时期的货币单位“元”,绝非今天的人民币元可比,当时的元,是指银元。一块银元在当时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当时北平图书馆的年轻职员谭其骧的怀忆,他当时月薪60元,另外在北平一些大学兼课,也发表一些东西,课酬每节课5元,稿酬也是每千字5元。这样他每月大约是超过100元的收入。这个收入在北平过的生活,谭先生在几十年后回忆起来,还留恋不已:单身时房租每月5元左右,吃包饭每月10元出头(谭先生嫌吃得不好不肯包饭,天天在外面下馆子,一顿饭也花不了一元钱),家具柚木书桌柚木床,也不过是10元左右。出行更是便宜得惊人,“打的”(坐黄包车)从景山西门到东安市场,只要7个铜元(1银元等于460个铜元)。谭其骧喜欢听戏,看一场杨小楼的戏一元二,其他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叶盛兰等名角,都是1元。看起来文化消费相对较贵,不过想想都是全国顶尖的大腕,这个价格也算合理。到了1937年,谭其骧甚至每月花20元给自己雇了个秘书,负责抄抄写写。这样的消费水平意味着,一个单身汉,每月有20至30元,就可以在北平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这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普通的作家,只要够勤快,每月发表个三五万字,在北平的日子就可以称得上富裕。就算每月只有万把字发表,维持生活也是没有问题的。这足以羡煞今天在北京住地下室的那些北漂作家。以当前稿酬水平,如果他们一个月只发表一万字,估计就得露宿街头。发表五万字,也就是勉强维持个温饱。

      而张恨水、鲁迅这样的顶尖作家,写上一两天,就可以过上天天下馆子的生活。鲁迅的稿酬收入,每年都维持在几千元的水平,个别年份超过一万元。这个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不好计算,但可以肯定,他一年的收入可以下万次左右高水平的馆子。而张恨水的日子更是优裕,他在北平买了一个大宅子,可能是由于面积超标,装修过于豪华,以至于坊间传说他买了一间王府。而在21世纪所谓的作家富豪榜上,排名前几位的,收入有一两千万元人民币,可能还和张恨水、鲁迅有得比甚至略高。但排在十名左右的,一年收入二三百万元人民币,也就能在北京五环以内买个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这足以让鲁迅同时期任何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看笑话了。

      20世纪初稿酬的三种基本形式

      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上海的商业中心棋盘街汇聚了多家很有影响的出版单位,成了出版业的中心。中国80%以上的书店集中在上海著名的四马路(即福州路)南北方向的两三个街区,长久以来一直被称为“文化街”。

      20世纪初,我国稿酬制度已形成并且跟国际接轨。稿酬有三种基本形式:(1)稿费,又称为“润笔之资”、“润笔费”;(2)版税,又称为“提成费”、“版费”;(3)买断版权,又称为“作价购稿”。

      当时稿酬标准不一。在官办的北京报纸杂志和学术期刊上,稿酬可达每千字4圆~5圆。而上海的报刊大多是民办的,一般稿酬为每千字1圆~3圆。鲁迅文章一般稿酬是千字3圆,有时千字5圆,《二心集》的稿酬为千字6圆,这在上海就是比较高的了。这样的稿酬标准从五四时期到30年代没有很大变化。

      从20世纪初以来,上海出版界拟订的版税标准一般在10%~25%之间。例如,1921年泰东图书局答应郭沫若的版税是10%;胡适在新月社自订的版税标准是初版15%,再版20%;北新书局支付鲁迅著作的版税一般是20%,甚至达到25%;而梁启超的版价最高,达到40%,甚至提出“自印包售,六折算账”。

      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版界已是人才济济,精英荟萃。上海各报馆书局的待遇也有明显提高。但据陶希圣回忆: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间,国内教育界多为留日学生把持,近代的新式教育,也多采取日本制。20年代以后,大批留学欧美的毕业生纷纷返国,逐渐控制了国内教育和出版界,甚至在社会上也存在着“西洋一等、东洋二等、本国三等”的偏见。

      例如,以出版教科书而名噪一时、在当时教育界影响颇大的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即以学历定待遇。第一等是留学欧美的毕业生,月薪高达200至250圆,第二等是留学日本的毕业生,月薪可达120至150圆,而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月薪仅80圆。

      上海的新闻事业当时十分发达,报社的职员收入是“与年俱增”的,以《申报》待遇最高,但大体上差不多:一般的编辑、记者月薪80至100银圆,像徐铸成和顾执中这样的“名记”170银圆左右。高级职员的月薪在200至300银圆之间,年底同样发一个月双薪和奖金。

      根据《近代上海城市研究》所载,1927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月薪平均41.9圆(约合人民币1400元),中英文打字员月薪30圆以上,办公室秘书月薪最低50圆(约合人民币1600元)左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附录7:民国撰稿人稿费有多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di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