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传习录》【115】

王阳明《传习录》【115】

作者: 郁萍 | 来源:发表于2017-03-24 07:10 被阅读0次

    2017-03-24 华杉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修一个诚意正心,修一个至诚无息。至诚之人,他影响了多少人,他帮助了多少人,还有好多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甚至超出他自己的想象,这就是“其生物不测”。

    【答陆原静书

    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

    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恒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息”,有刻暂停,则息矣,非至诚无息之学矣。】

    妄心,是私心杂念,胡思乱想。照心,是澄明如镜的心的本体,物来心照。

    陆原静来信问:

    下手做学问工夫时,感觉心静不下来!妄心固然在动,胡思乱想不听。照心也在动!这心既然一直在动,就没有一刻能停下来的。怎么破?

    王阳明回信说:

    你这是刻意要求个宁静,那就越静不下来。妄心自然是在动,这照心是不动的,物来则照,物不来则静,所以它是恒动恒静,即动即静,照的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照心固然在无物不照,妄心也在照,只是你的妄心自己在动,它照不准。“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又说:“至诚无息。”至诚之心,没有一刻停息。如果有一刻暂停,那就是息了,就不是至诚无息的学问了。

    王阳明引用这两句,出自《中庸》。“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为“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息”之误。不过,不息,也说得通。《中庸》原文: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

    至诚无息,是没有虚假,也没有间断,无论何时何刻,对何人何事,都是一片至诚。没有间断,就长久,长久的积德、集义、积诚、积累,就集义而生,征兆效验显现出来,至诚之德,著于四方,其效验显于外而悠远无穷。悠远,则其积累广博而深厚;博厚,则其生发也高大而光明。悠远致高厚,高厚又悠久,则圣人与天地同用,与天地同体。与地相配,则不见而彰明;与天相配,则不动而万变;悠久无疆,则无为而成。这天地至诚无息之功,只是一个字——诚而已。至诚无息,则其生物之多,成就他人,成就天下万物,无一刻停息,也有好多自己都不知道的。

    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修一个诚意正心,修一个至诚无息。至诚之人,他影响了多少人,他帮助了多少人,还有好多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甚至超出他自己的想象,这就是“其生物不测”。

    心静不下来,这是好多人的体会。王阳明就说,你越是刻意要它静,它就越是静不下来了。不要认为心静就是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物来心照,那照心在那里,总有过路的念头,你任他来去,不要过分关注就是,别把“不想!不想!不想”又变成了一件事,还多出一件事来。

    要让心静下来,佛家倒有方便法门,就是“观呼吸”。静坐,关注自己的呼吸,悠长的一呼一吸,能让你很快静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1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ex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