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爷爷奶奶聊天,了解了他们过去的一些趣事,还有些相关人员以及自己的一些的回忆,汇总成文。写下来的原因,一来感谢他们付出贡献,在农村养育九个子女,不乏艰难困苦,完美公平是不可能的,但他们已经拼尽了全力;二来张家的晚辈们以后或许想了解长辈们的往事和智慧,这篇记录不作过多评价和修饰,可作为参考使用的素材;三来抛砖引玉,共享到家族群,希望大家纠正、补充、完善;四来大家一起回想回忆家族共同的长辈,为他们添福增寿,共同走一程思想之旅,岂不有趣有益?
我爷爷张X凡(为保护隐私就不写全名了),1937年农历7月13日。身份证上是1939年。
一直生活在峡江县罗田镇张家村。1959年和奶奶结婚。脑子灵活聪明,但也比较情绪化,冲动易怒。平时没什么业余爱好,种田种菜种烟、养鸡鸭鹅鱼牛猪猫狗、喝酒、吵架,会修车开车的高级技工。
共生育了九子女,五个女儿,四个儿子。大女儿是第一个,出生年月未定(待大姑补充)。最小的是我的四叔张X生,1980年出生。
小时候(应该还是民国时期)在砚溪镇的金坊小学读了几年书。有一次烧了一壶开水,把老师家的辣椒树全都烫死了,然后就被赶回了家。
没结婚前,派去县拖车站学习开车,1年8个月,工资18元每月。后来罗田买了拖拉机,袁书记想要爷爷回来支持家里拖车站建设,于是回来了。现在当然后悔,本来在县里一直干,现在爷爷早就过上退休生活了。
刚开始在香木山铁厂工作,厂撤销了又回到罗田拖车站。站所在地又要办罐头厂,随迁到了安山乡(原罗田邻乡)做修理汽车工作,后来我爸和三叔子承父业。在安山多年,因奶奶在家种田,要经常回来干一些农活。
有一会出差(我爸在读高中?),开车送鸭子(母鸭)去广东省小兰镇某机构。那时候反正管理也不是很规范,鸭子多几只少几只问题不大。同行人袁健。途中过了珠江桥,快到小兰镇的时候,袁建议下车休息会,爷爷也同意,还拿出带的酒出来,一人一口慢慢喝着。
到了天黑了,才晕乎乎起来。爷爷把地图拿出来,那时地图是一本册子。本来应该直行到小兰镇的,袁看着图,指偏右了。然后就开车到了广西边界上了。
爷爷一看不对,走到了渡口,“不对啊,去小兰镇不用渡船的。”疑惑着就上了渡船,不对,但是想退已经不可能了,后面车也上来了。和周围的司机们商讨,发现真走错了,岔出去70多公里了。只好过来渡又返回去小兰镇。
那时候管理不是很规范,鸭子数量多少没个定数,虽然那时候鸭子很贵。送到那里,鸭子按数全放下入水,还多了4只。负责人看到了感紧找爷爷“你们还有很多鸭子诶。。。”
爷爷想想留着不如顺水人情给了他。负责人当然很高兴,也顺手砍下一颗香蕉树,扛到了车上,送给了爷爷他们。家里人于是饱饱吃了几天香蕉。
还有一次,也是在拖车站的时候,站长姓何,某次问爷爷,“最近去不去县城(“巴邱")。爷爷立刻明白,去!
于是拉了一车谷子,带上何站长,一起去县城。名义是出公差送谷子,顺便送站长回家。
后来爷爷跟站长说,能不能搞上一斤肉,家里来客人(舅公)了,没点子肉就没面子。那时肉是4角8分一斤,当时要票才能买到。
站长很爽快:“一斤够干个啥!?”,直接了给了8斤的肉票!大大超出爷爷期望,家里其实难得吃上肉。
之后只要站长有需要,爷爷都会送谷子去县城。掌握交通工具,让爷爷也有了一定的人脉,交换了一些利益。爷爷常说,要灵活,要多交朋友,这是实践得来的真理吧。
95年改革,乡镇企业关停,或者私有化,爷爷也逐步回到了村里,以务农为主。
奶奶边X英,1940年农历3月23日,身份证是1941年。
年轻的时候在桂林村委,桥头人,新屋下村。没有上过学。
结婚前就是天天看牛,给稻田里拔草拔杂草,做些农活。
擅长打牌,难逢敌手。平时种菜多一点。其他农活和爷爷差不多。
59年和爷爷结婚,正好赶上困难时期。结婚后跟爷爷在安山生活一段时间,有时回来看,村里人好多饿的不行了。有个叫xiangyuan的孤寡老人就饿的瘦骨嶙峋,这么去了,奶奶回忆的时候反复说可怜。很多小孩到了饭点,会去盯着大人吃饭,看到掉了饭粒,要赶紧抢着捡起来塞到嘴里。大人小孩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不过她和当时村委书记(liazi)老婆关系好,有时会借粮给她,可能是一起打牌的原因,也可能爷爷负责开车运粮的原因。因为粮食是统一计划分配的,负责分配的领导工作人员等有绝大的优势。
奶奶在家还要管家里的钱财,算是会计出纳职业。以前要用箩装谷子,挑担去粮管所称,一担箩一百斤,一年7000斤。有一次称错了,好在奶奶记了数,及时纠正了。
小孩上学倒是不贵,5毛钱。
帮公家干活,一天1元,部分谁,都一样,所以人多有优势,小孩也是1元。
小孩吃完早饭去上学,要带上午饭,就是一个烤红薯。有时忍不住上午吃了,下午只能饿肚子。放学回来还要帮家里干了农活,比如割猪草(养了四头猪)、砍柴等,干完了才有饭吃。
总体来说,小孩大部分不爱读书,奶奶虽然希望他们读书,但确实管不过来,想读就交5毛钱学费去,学不了几天就去玩了,后来老师管的严点才好一点。我爸是上完学就去学修车,大姑不爱读书;二叔到了初中开始认真读书,上了大专;二姑天生腿不便利,但能看一点书;三叔读了小学。四叔上了大专。小姑可能是中专,三姑四姑应该也没怎么上学。
房子建在靠山地方,原因可能是为了凉快,但是蚊子确实多。可能流行这样建屋吧。
家门口旁边,出门往北10米,有一颗三人合抱的大樟树。2022年4月份的时候,被雷劈了。当时奶奶在大厅闲坐,眼见闪电落下。哐啷,哐啷几下。正好打在树上。再去看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裂缝,裂缝处树皮也脱落了。过了两三月,进入盛夏,但是这颗树的叶子却全掉光了,原来树已不活了。
奶奶传授了点种菜种田的经验:
种菜的话就是。翻好土,然后。撒一面菜的种子,然后薄薄的盖上一层土浇点水。等发芽了之后再把菜苗。按照一定的间隔。种到菜陇田里。
种水稻就是弄一块苗田,然后撒上水稻。等发芽长成禾苗就拔出来,一捆一捆的装好放在篮子里,然后挑到种田的田里。一颗一颗往水稻田里插。每一根水稻种3到6根禾苗。行的距离是8到9寸,竖的距离是七寸。后来改成抛秧种植,适合机械化收割。
总的来说,种田是非常辛苦的职业,我也深有体会。现在回忆起来,最快活的就是打完谷子休息的时候,劈开一个在泉水冰镇过的西瓜,在背阴的田埂上,迎着夏风,啃着西瓜,想着傍晚跳到河里去游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