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6
二十岁了,可能刚刚进入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该决定未来的方向了,该像高中同桌说的那样“到了可以谈恋爱的时候了”,该做一些疯狂到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事情了。
也不是之前不能有,而是:大三像一个庆典仪式,从它将要开始的那一天,就宣告曾经以及将来的一切,都可以闪闪发光了。
我可能学咖啡,做个咖啡师;可能学画画,设计衣服;可能学摄影,出席自己的影展;可能学几门小语种,满世界去飞。
对一个二十岁的学生来说,不管学什么,都不觉得是负担;人生好似有无限种可能,好似可能之内还有可能。
有些朋友越走越远,日记里的小秘密越写越多,越追求自由也越觉得迷茫。可不论如何,一切都显得刚刚好。也许生活愈苦或愈乐,重要的是——作为自己,我依然相信着我;作为主角,我知道故事刚刚展开,精彩还在酝酿。
一切都这么不知不觉得即将开始了、已经开始了,标志就是——人生选择题越做越多。
有人说:“对抗选择犹豫症的不二法门就是——要么都要,要么都不要。”纠结这件事,耗脑伤神又不管饱,自己其实才是最容易被改变的,不如愿的时候,稍稍调整一下心态,又有什么接受不了呢。
2015/11/17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昨天和朋友聊大学教育和未来规划,我们都提到“后悔”这个词,我还说:“如果可以,愿意回到三年前,回到那个时候,我一定不那么拼命地学,假期不是全部用来写作业,而要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是,当我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又在想:如果真能重来一次,过去发生过的难道不是最好的安排吗?
回想过去,我没法改变外形让自己变得自信;没法调整被灌输的价值观;还会宁愿隐忍;还会在每次道别的时候头也不回。
曾经,我没法在紧张的环境里偷得自由;没有足够的认知意识到在被伤害。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像每个成年人一样——用了最大的努力去成长。我已经帮自己选择了最好的路:在初中重新开始,在高中自我封闭,在大学焕然一新。
我也遇到了很多给我帮助的人,这些机缘巧合的存在难道只为了换我一句“后悔”吗?如果历史可以变为一种物质存在,那么它应该是兴奋剂,融进血肉,让我再次遇到迷茫、崩溃、紧张、嘲笑、责骂的时候不再以前那样恍然无措。
很多人比我们过得顺风顺水,生活更无忧无虑,但是对比起来能发现,我们早有了他们不曾有的又是非常宝贵的东西,在心里,在眼神里,在举手投足间。
可喜的是,我们在以野蛮的速度生长着,向着有光的地方,尽情伸展,根系浸泡在一种叫做希望的养料里。
这些年,我或许没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至少知道了不想要什么。
这些年,我或许没做成什么有意义的事,但最后都从做过的事情中吸取了经验教训。
经历的意义在于引发思考,做出更具象的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